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重在特色、重在质量、重在生态的原则,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围绕省里确定的白酒、两烟、茶叶、民族医药和特色食品“五张名片”,抓好黔东南州烟、酒、茶、药、旅游等五大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尽快开工建设一批林产品加工及林化工产业项目、制药产业项目、矿产资源及精细化加工产业项目。围绕国家和省“十二五”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凯里丰球单晶硅与多晶硅生产项目、丹寨拖拉机及农业机械制造生产建设项目等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凯里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推进工作,积极支持贵州振华新云公司钽铌项目、中昊电子项目等建设,鼓励州外信息化企业入驻,加快信息化推进物联网及云计算产业发展,努力将凯里建设成为西部地区信息化应用数据中心。着力提升园区招商引资水平,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和协调服务,提高招商项目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企业开工率和投产达产率,今年全州工业园区要落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户以上,建成投产100户以上。
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发展速度和水平
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出一条具有山区特点、民族特色的黔东南城镇发展之路。采取超常规举措,围绕新增20万以上城镇人口的目标,加快农民变市民步伐,完成农民市民化3万人。以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为龙头,以城区和园区为主要安置点,把拆迁安置户、工程性移民、生态移民建房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进行统筹布局,确保通过生态移民新增城镇人口5万人以上。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树立大景区建设观念
文化旅游是黔东南州最大的优势资源。力争在景区景点建设上实现突破。树立大景区建设的观念,争取有30个景区景点进入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建设。大力实施“一连线、两提升、三突破”工程,即抓好剑河、镇远、施秉、旧州连线开发,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集中力量实施西江、镇远两大景区拓展提升工程;加快下司古镇、肇兴侗寨、旧州、隆里古镇整体打造,力争年内景区建设实现突破。加快推进星级宾馆建设,建成五星级宾馆10家以上,全州旅游接待床位达到15万个以上。
坚持“三化”兴“三农”,统筹城乡加快发展
按照产业集聚、资金集合、项目集中、效益集显的工作要求和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相对集中、规模经营、分级负责的原则,集中力量抓好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重点统筹抓好药、果(蓝莓)、茶三大产业,使之尽快形成科研、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打出品牌,形成规模。坚持“三化”兴“三农”,统筹城乡加快发展。
按照黔东南州委九届二次全会提出的“两步走,三批次”的要求,以“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为抓手,以群众为主体,明确实现全面小康的时间表、路线图,形成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的“倒逼”机制。对照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和省以县为单位同步创建的6大类25个指标,紧密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进行测算,找准存在差距,突出工作重点,把各项目标和要求具体化、定量化、项目化,扎实抓好以县为单位开展全面小康创建活动。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