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改变才刚刚开始。
是全民学生还是全民“学生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并不看好武昌实验小学取消“几道杠”的做法,“倡导小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很好,但不能取代少先队的标识,这是两码事。”
孙云晓说,少先队“几道杠”的本意是“多一道杠是多一道责任,这是服务的岗位,而不是当官的岗位,要反对少先队中官本位的误导,只有强化其服务导向,执行严格的民主程序。”这被他看作解决问题的根本。
但遗憾的是,他调查发现,全国只有59%的少先队干部经由民主选举产生,另一个数据则是全国90%以上的小学生有当班队干部的愿望。
班干部总是少数,于是有学校尝试操作性更强的解决办法。
长沙市一所小学的班主任想出一招,她给班上的61个学生每人都安排了一个岗位,相互有不同的分工,有管理多媒体的、有管理饮水机的、有管理图书的……61个学生61个班干部,一时形成“全民班干”的局面。
虽然班主任一再强调这些职务都是为班集体服务,但在家长眼里,61个干部仍然有大小之别。有家长对图书管理员的职位瞅不上眼,转而让孩子去角逐听起来更有权力的班主任助理,这让班主任不得不考虑给这个“强势”职位限定更加平民化的职责范围。
虽然不像这个班级那样“全民班干”,但武昌实验小学大多数班级的班干部覆盖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班里有这么多班干部,那些负责搞卫生的、做解说的、放音乐的,并没有被他们算作班干部。
胡女士说儿子做过值日班长,可这太普通了,她不觉得和班干部有半毛钱联系,“最少得是个班级委员,才能拿得出手吧。”
“‘全民班干’是个好的尝试,但也会有问题。”孙云晓说,“在设班干部的时候,我们就要有服务的导向,淡化级别,强调服务和责任,孩子们觉得体育委员好、劳动委员好,而大人却觉得不好,认为只有学习委员、班长、大队委员才好,那是成人的官本位在误导孩子,是成年人的社会问题折射进了儿童世界。”
在这些试图取消校园“官本位”的尝试中,大家都在努力取消成人世界对孩子世界的影响,但也都或多或少保留着成人世界的影子。
按照校长张基广的想法,学校所有的少先队干部都应该由志愿者替代,而且志愿者还要吸纳更多的普通学生,而不是集中在一小撮班干部身上,最好是二年级以上的学生都能成为志愿者,“最好是校园处处都能见到志愿者的身影”。
“即使在校园里,去官本位、去功利化也将是个漫长的过程。”校长张基广说,他下定决心,总有一天,要“让教育回家”。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