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贵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引领同步小康新征程(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12-05 09:32:43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四帮四促”,到群众最需要、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去,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34名干部,34个背篼。

  长顺县敦操乡,30多名乡干部连续10多年主动给深山区群众送生产物资和生活用品,用背篼背走贫困、背来民心、背出了干群鱼水情,被称为“背篼干部”。

  有精神,才有力量。“背篼干部”精神是“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的缩影。贵州条件艰苦,做成一件事,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尤其需要广大领导干部有一种在逆境中求崛起的精神。必须用广大领导干部的激情和自信,点燃每一个贵州人干事创业的激情和自信。唯有“干”字当头,才能改变面貌;唯有拼搏奋进,才能后发赶超;唯有构筑“精神高地”,才能冲出“经济洼地”。

  “到困难多的地方去,到发展最需要、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领导干部带头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帮出成效,推动发展。”这是省委、省政府对各级领导干部发出的“动员令”。

  2010年,贵州在全省领导干部中开展“帮助学习领会精神,促进思想统一;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增比进位;帮助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为主要内容的“四帮四促”活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

  从今年起,贵州建立“部门帮县、处长联乡、干部驻村”干部下基层长效机制。全省101个省直部门挂帮88个县,2829名处级干部联系1446个乡镇,23168名县级以上机关单位干部进驻17672个行政村开展帮扶工作。“帮联驻”覆盖所有县乡村,一驻三年不变。

  省委、省政府规定,省直机关处级以上干部每年1/3以上的时间要下沉到基层、到一线,深入调查研究,特别是对影响企业、园区、项目、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难题,深入矛盾纠纷易发地、征地拆迁、企业改制重组等第一线,解决基层和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求。

  这是硬指标,硬要求。19位省委、省政府领导带头联系20个县(特区)、20个乡镇、9户企业、7个工业园区、1个重点项目、1所高校、2个金融机构,以及38户困难户。

  贵州各级层层建立领导干部“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联系点,目前已有10086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和一线,联系帮促1.3万个基层单位、3.1万户困难户,帮促工作基本实现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项目、一类贫困村、街道社区“全覆盖”。

  “心里装着大众,遇事想着群众;放低姿态,平等交流;说群众说的话,讲百姓讲的事;学会道歉认错,敢于让步妥协;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有理说理,以理服人;言而有信,兑现承诺;贴近群众,问计基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栗战书同志在贵州担任省委书记期间,鲜明地提出了抓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群众工作九法”。

  贵州省委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深入基层一线、深入到群众家中,帮助理思路、谋发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2011年1月,栗战书同志顶着寒风来到威宁自治县迤那镇,食宿农家、访寒问苦,“围炉夜话”、问计问需。一年后,他在新春佳节之际又再次来到迤那,详细了解当地发展变化。贵州省委书记、省长赵克志同志两次深入贵州最贫困的麻山、雷公山腹地,翻山越岭、走村入户,吃农家饭、话农家事,深入田间地头,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探询贫困山区推进扶贫开发、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等办法和路子,现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群众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省领导带头到联系点蹲点帮促,带动全省2.32万名干部下基层,走访群众299万余人,办实事好事8.6万余件。

  在全省纪检监察系统集中开展的领导干部“接访、走访、回访”活动中,共接待群众来访1.2万批(次)、2.4万人,对群众来访反映的问题认真梳理、抓好办理和落实,并及时向群众反馈办理情况,得到群众赞誉。

  如今,贵州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项目工地,谋发展、解民忧、办实事,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成为稳定人心的“主心骨”、解危济困的“排头兵”、帮助群众的“贴心人”。

  为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成队建制组织3万名干部驻村,自带行李、自带炊具,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帮助基层加强组织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

  上下同步、合力同进,使“发展水平向上攀登、干部作风向下深入”成为新时期贵州干部的自觉追求。

  “平时能看出来、困难面前能站出来、生死关头能豁出来”,这是贵州共产党员的铮铮群像。

  2011年6月,望谟县特大洪涝灾害中,3位党员警察向翔、何会洋、刘克庄坚守在最危险的地方,不停地闪烁警灯、喊话,帮助群众转移,不幸被洪水冲走、牺牲。

  当千斤巨石从山上掉落“静卧”铁轨上,列车和乘客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松桃县大路乡后硐村龙颈坳组63岁农民党员姚少军挺身而出,拼命移走巨石。

  为人民遮风挡雨,为百姓鞠躬尽瘁。在近年贵州遭受雨雪凝冻、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时,群众一次次看到:哪里最需要,共产党员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艰苦,他们就战斗在哪里;哪里最危险,他们就冲向哪里。

  李彬、欧光权、赵祖虎、毛明举、谢光学、安作成、成名尧、杨正祥、潘兴华……在抗灾救灾的特殊战场,他们用生命践行了党旗下的誓言,捍卫了群众的利益。

  在时代赋予的大舞台上,创业创新创先正逢其时。点燃广大党员干部的激情与自信,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成为共产党员的自觉行动

  共产党人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利益。

  1975年,关岭县顶云公社陶家寨组村里的党员干部和村民秘密商议,实行“包产到户”联产承包责任制。党员干部敢为人先,带领群众走向致富路,“北凤阳,南顶云”家喻户晓。

  如今,“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成为在黔中大地激荡的最强音,极大振奋了各族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精气神。

  在时代大舞台上,贵州全省上下一大批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党员干部正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精神状态,埋头苦干,把创先争优、赶超进位的激情转化为狠抓落实的实际行动,啃下一个个“硬骨头”。

  敢于“跳起来摘桃子”,敢于“弯道超车”。铜仁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快”上着力,在“赶”上加劲,在“转”上突破,“宁愿苦干实干、不能苦等苦熬”,长期工业“短腿”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23家企业相继在大龙开发区落户并建成投产。

  发展靠干,赶超靠干,跨越靠干。“从项目前期洽谈到开工建设、从立项备案到行政审批,仅用37天时间。”在贵阳市小孟工业园区,险峰机床异地技改项目负责人说,“按以往的速度,这么短的时间能办完一半手续就不错了。”

  通过大力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贵州每年扶持10000名左右党员,力争3到5年实现每村有3到5名创业致富带头人。目前,“工程”在1450个乡镇、16276个村重点推进,直接和间接带动50万户、251万名群众共同参与,拓展了农民致富之路。

  从身边事、具体事做起,把创先争优作为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经常性机制,“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的感人故事,在黔中大地处处上演——

  马铃声脆。荔波县甲良镇丙外村党支部书记蒙锡志带头,号召十余名有马匹的农村党员组成“党员马帮送水队”,为该村大山深处未通公路的群众拉水。

  “再唱山歌给党听,党是我们亲母亲。费心费力抚养大,成长路上不放心……”水城县蟠龙乡法那村党员创业带富能手顾建平,目睹法那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亲身享受到党的惠民政策,用当地水城调自创《再唱山歌给党听》,作为自已农家乐“造纸人家”的特色节目,迎接八方来客。

  习水县自去年10月起开展党员干部“忠诚于党我带头,服务人民我带头,加快发展我带头,优良作风我带头,廉洁自律我带头”的“五带头”活动,逐渐深化为党员管理模式和党建工作机制的新探索。良村镇大安村总支书记许顺利说,党员干部就应该是一名观测民情气象员,什么时候农户家里的狗都跑来欢迎你,工作才算是做到家了。

  黔东南州深化“一户一技能”活动,全州70%以上的农村党员掌握1门以上创业技能,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创业发展型”党员占80%以上。铜仁市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在产业链上,13951名党员聚在产业链,直接带富群众7893户25281人。清镇市基层党组织带头做诚信先锋,带头带领群众做诚信农民,以诚信获得政策扶持、获得金融支持、获得企业带动,加快农村群众的增收致富步伐。

  这些生动的实践,加强了基层组织,培育了经济亮点,维护了一方稳定,探索出创业带富,放手让基层群众探索自己的幸福道路,切实让基层群众感到“幸福来敲门”。

  今年,围绕推进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贵州把基层组织建设年细化为“十项行动、百项任务”,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件实事、好事办在群众心坎上,一项项具体举措抓到了发展关键处。

  为服务百姓,贵州省、市、县、乡四级设立2.25万个“首问责任”窗口和“服务接待”窗口,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便民利民服务体系,规范服务事项和服务流程,搭建优质服务平台,让广大群众办事“找得到门、见得到人、办得成事”,目前办理审批事项967.7万多件,解决问题43.7万个。

  贵州在江苏华西、山东寿光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短期教育实践培训基地”,两年内组织经济较发达村和5486个一类贫困村负责人轮训一遍,让他们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学有方向、赶有先进。

  这样“走出去”大规模直接培训农村干部,在贵州尚属首次。目前已培训村干部1.1万名。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谋划基层党建,筑牢堡垒凝心聚力,破解工作难题,让村干部“有干头、有奔头、有盼头”,激发基层党组织干事创业活力

  总有一股力量催人奋进。

  贵州各级党组织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谋划基层党建工作,以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工作难题,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立工作保障机制,让村干部在位有“干头”;

  探索身份转变机制,让村干部干好有“奔头”;

  建立养老待遇机制,让村干部离任有“盼头”……

  认真落实“一定三有”村干部队伍建设长效机制,贵州今年年初专门出台提高村干部报酬文件,提出明确要求,大幅调整全省村干部基本报酬,在任村干部基本报酬人均月增加400元以上,调整后最低发放标准为800元,实际人均月发放1200元以上,每个建制村党组织工作运转经费从无到有,现每年不低于1万元。

  贵阳市从今年起将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每月基本报酬从950元提高到1450元,文书每月基本报酬从850元提高到1350元。每次村委会集中换届选举的次年起,离任村干部每年生活困难补贴增加100元。

  铜仁市万山区每年在招聘乡镇站、办、所工作人员时,留出一定名额,从年轻优秀村干部中定向招聘。同时,根据村干部工作年限、工作业绩给予加分政策鼓励。目前,已有5名村干部被招聘录用,为优秀青年村干部成长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村活动室太窄,每次召开党员大会都有一部分党员坐在室外;村活动室太破,每当刮风下雨的时候都担心会倒塌;村活动室太旧,与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村民住房相比一点也不协调……如今,看到新建成的村活动室,贞丰县连环乡关山村党支部书记罗国胜心里笑开了“花”。

  经过“三轮”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贵州共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7394个、改扩建4352个,平均面积达到160平方米。农村党员“有阵地学习、有阵地开会、有阵地议事”,责任意识、带头意识明显提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为名副其实的村民之家、党员之家和村干部之家。

  以第八届村(居)换届工作为契机,把更多“一好双强”型优秀党员选拔为村党组织书记。贵州着力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激励机制,从17000多人中评出6名“十佳村党组织书记”。加大“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工作,2008年以来,先后选派6229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服务。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贵阳市围绕“精简层级、实行区域化管理、优化整合资源、建强党的基层组织”的思路,深化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撤销全市49个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同步建立90个新型社区党委和社区服务中心,变四级管理为三级管理。一个社区党委,一个社区居民议事会,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共同构成了基层党建的主体。

  根据社区党员和社区资源分布情况,云岩区建立“网格式区域化党建”集约利用管理模式,开展区域内党建、文化、维稳、公共服务及综合治理联动等工作,实现“一网多功能”。

  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着手,贵州还采取党费出一点、党员捐一点的方式,探索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基金,建立健全相关的发放制度,切实帮助生活困难党员解决实际问题。目前,全省各级党组织共筹集党内激励关怀帮扶资金3380.4万元。

  各级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年承诺为基层党组织办理“十件”实事,列入党建常规工作进行督查,对未完成的责令其整改,引导各级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在为基层办理实事中追比进位、积极作为。

  沿着党的十八大指引的方向,贵州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披荆斩棘、风雨无阻——在路上。(杨磊)


责任编辑:yangyi【收藏】
上一篇:黔东南州认真做好2013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申报工作
下一篇:州直机关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报告会召开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