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孩子们冬天上课不会怕冷了(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11-29 09:05:30  来源:南方都市报  




孩子们在新校园门口迎接爱心人士的到来。

  “冬天不用怕冷了。”8岁的杨小英很高兴,她在一座木板破房里读书三年。如今,她和174名同学,以及8名老师将搬进由深圳市民援建的崭新教学楼。

  去年10月1日,由南方都市报、爱满鹏城联合发起的“帮一个孩子·建一所学校”南都·爱满鹏城一助一公益实施项目面向市民推出。热心人士车先生主动出资60万元,与当地政府共同建立一所小学。今年11月26日,新学校在贵州黔东南剑河县久仰乡巫溜村建成,被命名为“爱满鹏城希望小学”。师生们预计在本月内将搬进新校舍。

  捐资者遗憾未能参加典礼

  11月26日,竣工典礼在村里的新校园内举行。深圳爱满鹏城红十字会会长陈焕燃等多名来自深圳的爱心人士,以及当地政府和红十字会的负责人见证了新学校的竣工。

  据悉,新学校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总投资174万元,其中车先生出资60万元,其他资金由当地政府支出。82岁的车先生是部队副师级离休干部。近年,车先生经常在深圳小儿子家居住。车先生父子此前已在安徽老家援建多所学校。由于身体原因,年事已高的车先生并未前往贵州参加竣工典礼,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他说,“非常遗憾”。

  路况太差工期一再推迟

  剑河县教育局工程办潘鹏飞告诉南都记者,学校去年11月动工,原计划今年5月底完工。不过,受天气影响路况一直很糟糕,学校的建设并不顺利,直到今年11月方完工。

  巫溜村距县城50公里,从县城出发是一条建立在悬崖峭壁上的柏油公路。而进入巫溜村,则还有12公里的土路。这条土路同样开凿在悬崖峭壁上。深圳爱心人士一行不得不将大巴换成中巴,方才进入村内。

  潘鹏飞说,这已经是经过修整的路。今年当地天气从未超过三天晴,阴雨绵绵路况极差。大量砖块和水泥运输车辆都无法进入。直到最近,眼看学校迟迟未能竣工,他们只能找人先行垫资花了将近10万元修整了道路,才将建筑材料顺利运进村里,加班加点将学校建成。

  当地需援建学校仍很多

  据剑河县教育局副局长曹安国介绍,剑河县需要援助的学校仍然很多,盼望有热心人士继续支援。

  曹安国介绍说,剑河县的自然村落非常分散,为了满足孩子们就近入学,目前该县仍有101个教学点,大多条件落后,部分教学点只有四五名学生。曹安国表示,按照统一规划,该县打算将这些教学点撤并成67所学校。这些新的学校都要配套宿舍,以满足偏远地区的学生寄宿的要求。而县里拿不出钱,建校费用还有较大缺口,盼望有热心人士继续支援该地基础教育发展。

  讲述

  校长:终于可以办六年级了

  新校园有两栋三层水泥钢筋小楼。一栋是教学楼,有6间教室三间办公室,还有一栋教师宿舍楼,共有9间房。两栋楼之间还有一个篮球场。村子里的建筑以木板房为主,现在,这所小学成为村里最为豪华的大楼。

  教学楼崭新得连黑板都还没来得及装上。师生们暂时栖身在老校舍。老校舍也在村里,这是一栋始建于1973年的三层木质板房,踩上去感觉摇摇欲坠。校长李学先18年前来到这里后,校舍经过两次大修。李学先记得很清楚,一次他让每个学生带一块瓦片一块木材,第二次是每个学生家出15块瓦片。就这样,一直维持到了现在。受制于校舍规模,学校只有一到五年级,共有学生175名,教师8人,后勤人员两人。孩子们上六年级,要走一个小时路到附近的完小。

  李学先说,他们预计在本月内就搬进新校舍。他最为高兴的是,现在学校终于有了六间教室,打算下个学期就开设六年级。在竣工典礼上,李学先用不标准的普通话真诚地说,他们会保护好新校舍的“一门一窗一砖一瓦”。

  孩子:老校舍冬天满屋透风

  竣工典礼上,孩子们也第一次进入新学校,在这里举行了新学校的第一次升旗仪式。按照最初安排,孩子们升旗后将聚集在操场上。不过孩子们忍不住跑进了教学楼,一探究竟。“比老楼要好,冬天不会怕冷了。”三年级的杨小英说。杨小英就住在巫溜村,她在广东出生,有记忆的时候就回到巫溜。现在父亲仍在广东打工,只有在“过年杀猪的日子”才会回到家,平时母亲在家照顾她以及她的哥哥和妹妹。老校舍的木板房冬天透风。为了抵御寒风,墙壁上糊满了报纸,不过,杨小英仍然觉得冷。她希望搬进新校舍之后,上课不会再冷。

  延展

  爱满鹏城会员捐百万元助学

  11月27日,爱满鹏城红十字会一行还来到了贵州黔东南麻江县新场希望小学。该会会员杨正萍为该校捐资100万元,用于教学楼和宿舍楼的扩建。杨正萍告诉南都记者,她在黔东南出生长大,后在深圳工作,加入爱满鹏城红十字会。近年来她回来黔东南发展,成立了公司。希望通过捐资的方式,帮助黔东南的教育发展。(李亚坤)


责任编辑:yangyi【收藏】
上一篇:“云上丹寨”乘势起 丹寨县“产城一体化”走笔
下一篇:凯里“苗岭明珠”谱写新曲(图)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