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发展乡村旅游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巴拉河乡村旅游回顾与展望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10-29 09:36:27  来源:  


  风光旖旎的巴拉河,宛如一条银色的玉带镶嵌在秀美的崇山峻岭之中,沿河两岸的苗寨依山而居,厚重的民族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浩瀚的口碑文字,富于哲理的曲艺百福,娓娓悦耳的押调苗歌,内涵丰富的鼓社集会,别具情趣的婚俗礼仪,式样繁多的民族服饰,以及男耕女织的劳动场景,赋予了这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004年的春天,秀美的巴拉河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九个示范项目之一,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在这里全面启动实施。怀恩堡、南花、季刀、郎德、脚猛、南猛、猫猫河七个村寨形成贵州省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区。

  项目实施启动,国内外专家组按照工作内容和任务,不辞劳苦深入七个村寨走访调研,在全面征求地方政府和广大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管理/培训、监控/评估”体系,围绕巴拉河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标准,具体落实和实施相关建设方案。

  为了加强对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工作的指导,确保项目实施工作落到实处,省、州、市县、乡镇人民政府相继成立了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工作指导小组及工作机构,为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为了更好合理地对巴拉河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利用,使村寨的旅游接待、环境卫生管理等工作得以落实,州、市县项目办,召集村民召开专门的群众大会,宣传和强调成立旅游管理协会的目的和意义。七个村寨根据本村情况,制定了协会章程,明确了了协会理事、监事会等机构及职责,相继召开了村民代表选举大会,产生了协会管理层人员,在此基础上,于2005年4月正式成立了巴拉河乡村旅游管理协会,会长、秘书长、理事会、监事会均由村民产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逐步形成,确保了巴拉河乡村旅游区示范区旅游管理运作模式得以实施。

  国内外工作组分为“管理/和培训”和“监控/评估”两个组,分别深入到巴拉河乡村旅游项目所确定的怀恩堡、南花、季刀、郎德、脚猛、南猛、猫猫河等七个村寨展开工作。在入村入户调研/培训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广泛与村民接触,深入了解基层情况,钍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形成三点共识:一是巴拉河乡村旅游区是一个整体的区域概念,而不是单个村寨的简单组合。因此,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跳出行政条块分割和传统框框,牢固树立起巴拉河乡村旅游区区域概念,在项目实施中形成真正的合力。二是在该区域乡村旅游发展中,村寨与村寨之间是平等、合作、互补和关系,有不同的分工、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不是竞争对手和对立的关系,各村寨共同打造“巴拉河乡村旅游”品牌。三是本项目的执行过程是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村民组织和每位村民全方位参与的过程,尤其是村民的主动、积极参与至关重要。

  为提高村民的旅游管理水平及办旅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巴拉河乡村旅游整体形象,省、州、县市项目办对村两委负责人,旅游协会管理人信息员及部分村民代表举办系列学习培训活动。2204年4月举办了为期6天的巴拉乡村旅游示范区管理人员培训活动,巴拉河乡村旅游区所涉及的七个村寨的42名学员、三个乡镇的分管镇长和包村干部以及凯里、雷山黔东南州旅游局、省旅游局项目办共计58人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围绕巴拉河乡旅游产品建设和管理两大主题展开,分别由省乡村旅游专家组成员张晓松教授、工作组成员、省旅游局局长助理马彦琳博士、规划财务处吴迈处长和黔东南州旅游局张远卿副局长主持专题内容讲解和讨论,培训打破了传统的课堂固定授课模式,采取形式多样、灵活互动的方式进行,通过课堂讨论、带着问题进行观摩学习告等方式,使全体学员对如何开展巴拉河乡村旅游活动有了全新和认识。为了提高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区村寨管理人员和综合素质,开拓村民的眼界,接受新的观念,省州项目组两次组织部分村民代表到花溪镇山、青岩、安顺天龙、广西龙胜等地考察学习,通过外出考察学习,使村寨参训人员在旅游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学到了不少经验,通过比较,也看到了本村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004、2005年省项目组分别组织了州县项目办部分成员村民代表到爱尔兰、澳大利亚考察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的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并逐步与国际接轨。在组织村民集中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的同时,还邀请了新西兰培训专家艾伦对七个村寨的村民进行了英语培训,参加培训的村民达400多人次。项目实施其间,共培训村民1000多人次,取得了良好和效果,对顺利推进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项目起到了积极和作用。

  为提高巴拉河乡村旅游区对外形象和知名度,改善村寨环境卫生,加大村容寨貌改造工作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省、州、市县项目办工作人员为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分别到七个村寨召开动员大会,组织学习省乡村旅游工作指导小组编写的《贵州省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培训手册》及专家制定的《巴拉河乡村旅游村寨环境卫生评判标准》,各村寨相继成立了环境卫生竞赛活动领导小组,设立村寨卫生监督员,抓好活动的督促检查工作。竞赛活动期间,设立村寨卫生监督员,抓好活动的督促检查工作。竞赛活动期间,村民义务投工投劳3000多个,改造生态步道12条,总长2200多米,治理村寨排污沟渠1000多米,拆除废旧脏乱建筑物及猪圈厕所40余处。寨容寨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旅客提供了舒适、安全、卫生、靓丽的旅游环境。为了加快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州、县市政府部门非常重视,整合交通、农业、水利、扶贫、旅游等部门资金,集中投入,加大了巴拉河乡村旅游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了郎德上寨到炉榕公路接口处1.5公里的镶边和铺油路改造修建工程;完成了郎德上寨风雨桥的修建工程;完成了怀恩堡、南花、季刀村寨56户的民居改造和三个村寨的排水沟渠改造;完成了郎德苗族文化的收集、文物整理、保护和对吊脚楼的包装改造以及民居旅馆示范户40户。总投资153多万元。

  为了使进入巴拉河乡村旅游区的游客及时了解村寨的基本情况和景点分布情况,方便到巴拉河乡村旅游区的每个村寨旅游观光,项目组投入资金2万多元在巴拉河乡村旅游区设立了中英文双语标识牌,标识牌包括宣传广告、村寨引导、村寨简介、景区导游示意图、停车场、芦笙场、卫生间、旅游投诉、农家乐等100多块标识牌。标识牌全部按照国际标准的中英文文字图形,采用木制雕刻工艺设计制作,标识牌规范、美观,与寨容寨貌和谐统一,受到游客和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为了做好项目村寨信息的收集、反馈工作,巴拉河乡村旅游区七个村寨设立了专职信息员,各村寨信息员按照项目组的要求,及时准确地收集监控信息,按时向省州旅游部门和国内外专家组上报,使省州项目办和国内外旅游专家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各村寨旅游发展动态及工作效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决策依据。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项目2004年启动以来,经过国际专家组和省、州、市县项目工作组几个阶段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广大村民的积极配合下,按照“同质中寻差异,对比中显个性,选择中把重点”的原则,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基本划定了七个村寨的旅游分工和定位,三棵树镇至怀恩堡分工定位为巴拉河乡村旅游区提供旅游综合服务,围绕信息服务,开展购物、餐饮、车辆租用、导游等配套服务;南花村分工定位为苗族歌舞展示;季刀村分工定位为看百年粮仓,听百年古歌,踏百年步道;郎德上寨分工定位为参观苗族传统古建筑、民族歌舞展示;脚猛分工定位为农业生态特色旅游观光;南猛分工定位为芦笙制作、展示表演;猫猫河村定位为乡村休闲度假、苗族刺绣展示、旅游综合配套服务。巴拉河乡村旅游区七个村寨的分工定位不同,但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分工合作,资源共享,不可分割,整体开发的旅游产品。

  由国际专家主持编写的乡村旅游标准体系,经过省州市县项目组、村民代表、乡村旅游协会部分会员进行认真讨论修改,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五个标准体系。即:《市场营销指南》、《适宜性评估准则》、《组织和管理原则》、《基础设施准则》和《服务准则》。

  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宣传促销工作全面展开。先后邀请了国内外旅行商到项目区考察,先后接待了大型外商考察团140人,国内外旅行商120多人。同时配合“中国凯里国际芦笙节”“雷山苗年节”等州内大型节庆活动,把巴拉河乡村旅游区设为分会场,并邀请了国内外新闻媒体到巴拉河乡村旅游区进行专题采访报道,通过黔东南苗侗旅游网站宣传促销,全力推介巴拉河乡村旅游,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几年来,共投入宣传经费200多万元。

  通过宣传推介和改善旅游接待服务条件,巴拉河乡村旅游区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利益。到2011年共接待中外游客104万人次,旅游收入10.1亿万元,旅游直接从业人员434人,间接就业人员达2000多人。

  巴拉河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一是示范带动性增强,发展乡村旅游意识增强,村民主动参与的自觉性增强;二是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两个文明”的建设;三是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的就业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四是促进了农民增收,扶贫功能明显;五是民间文化、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

  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项目从2004年春天起步,收获在2012年的金秋,随着世界银行贷款和政府配套资金1600多万元的投入,基础设施会更加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会更加齐全,旅游服务质量将得到更一步提高,巴拉河乡村旅游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必将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脱贫致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金光大道上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雷安平)
 

责任编辑:yangyi【收藏】
上一篇:凯里经济开发区全力推进园区和城市建设提速发展
下一篇:黄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2亿元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