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10年前靠"木头财政"如今"中国最佳魅力旅游名县"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07-08 14:07:01  来源:  

  美了苗乡 富了村民

  ——雷山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大县扶贫富民

  1至4月,雷山县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全县接待中外游客达136.6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46亿元,同比增长136.91%和490.48%。

  10年前,雷山长期靠“木头财政”度日;如今,被誉为“世界苗族文化展示中心”,拥有“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国苗族银饰之乡”、“中国最佳魅力旅游名县”、“全国文明县城”、“贵州省十大最具影响力风景名胜区”一张张美誉的烫金名片……

  乡村美起来,吊脚楼成靓丽风景

  6月6日,中共雷山县委副书记、县长袁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十一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2%,2011年达11.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2011年达3880元;文化旅游收入年均增长90.3%,2011年旅游收入达20.3亿元;茶叶综合产值年均增长75.5%,2011年达3.8亿元;解决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2.6万人越过温饱线。

  雷山为何在短时间内,实现华丽转身?

  袁刚告诉记者:“推进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与扶贫开发深度融合,文化旅游让扶贫开发找到了载体,扶贫开发又给文化旅游提速,两者相得益彰,共荣发展,共生耦合。”

  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强县”战略,深度推进“一业带三产”模式,雷山走出一条后发赶超科学发展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扶贫富民新路。

  初夏,雷公山腹地的乌东村,角牛顶、木青瓦、雕花窗、美人靠…一栋栋崭新的古香古色的黔东南民居建筑闪耀眼前,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处处皆美景。很难想像,这里曾是“吃饭穿衣靠救济,有女不嫁乌东郎”的地方,属于省级一类贫困村。

  乌东村通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投入资金200万元,实施了危房改造、人饮工程、寨内人行道路硬化、进村道路改造、通村公路桥、广播电视工程、三改(改厕、改圈、改灶)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业观光体验旅游和茶叶、特色蔬菜种植等项目,全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11年,乌东村贫困人口从2005年的268人减少到142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1025元提高到2011年的5580元,去年荣登“国家级生态村”光荣榜,被命名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gongxiuxiang【收藏】
上一篇:麻江选干部由外地人组织 本地干部当“服务员”
下一篇:今起3天 我省大部分地区仍将继续多晴少雨天气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