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穿越山野狂欢惊艳毓秀小城 全国记者走进黔东南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07-06 11:29:20  来源:金黔在线  

  ◎舌尖上的贵州

  ·苗族糯米饭

  糯米饭是苗族主食之一,在苗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男女老幼喜爱之食品,人们认为吃粘米饭不顶饿,味淡,不及糯米饭香,不用菜也能吃下,不用筷子,手捏着吃极为方便。



苗族米酒
 

  苗族很早就掌握了酿酒的技术。因而形成了饮酒嗜好之一,大部分农户都能自制酒,自酿甜酒、泡酒和烧酒,但以烧酒最普遍,在苗族社会中,酒的用量是很大的,如建新房、过年过节、婚、丧、祭神、敬神、敬祖宗等,都要用酒,特别是做重活,放工时餐餐离不开酒。

  ·苗家酸汤鱼

  苗族同胞爱吃酸食,在贵州的苗寨中就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罗圈”(形容走路无力)的说法。在酸食菜肴中,尤其以酸汤鱼这道菜最为有名。



苗家酸汤鱼
 

  ·侗族腌鱼

  侗族家庭少不了的特殊食物,其制作的时节多在寒露至霜降这段时间。纯香肉脆、味酸回甜的侗家腌鱼,是侗族最具特色的风味食品。贵州省把侗家腌鱼列入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博得各方宾客的赞扬。



侗族腌鱼
 

  黔东南自治州的镇远县,是这次活动的最后一站。进入镇远,徽派风格的古建筑直入眼帘,穿城而去的舞阳河为古城平添了几分妩媚。

  青龙洞下来,余萍拿着相机沿路记录镇远的美丽景色。她是摄影记者,去过很多小城,但镇远是第一次来。她告诉记者,相比之前去的几个地方,镇远的天气要更“热烈”一些,空气也格外地清新,给人的感觉很舒服。当天,气温回升,太阳明晃晃的。太阳下,余萍举着相机,快门“哗哗”响个不停。

  路边的小吃摊上,几位女记者热闹地聊着,记者又一次发现了余萍的身影。对于这种贵州的特色小吃她很是有兴趣,拉着贵州的记者,用才学的贵州话问个没完:“这个是什么呀,这个怎么做的呀?”因为老家在江苏,所以口味上要清淡些,对于贵州一些热辣诱人的小吃颇有可远观而不敢尝试的感觉。

  7月5日,全国省报记者来到镇远县。兴建于悬崖峭壁上的青龙洞,醇厚朴实、热情好客的当地少数民族风情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于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邱海彬来说,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与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更是让他着迷:“这次来到贵州,拍得最多的是各地风土人情,比如前天在西江苗寨,村寨民居就拍得比较多一点。”

  吃完苗族长桌宴,欣赏过镇远山水实景演出,漫步在氵舞阳河边上,邱海彬与记者谈起第一次来到贵州的经历。2008年冬季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凝冻灾害,作为贵州省对口帮扶省市深圳特区的记者,他来到贵州灾区报道灾情,没有时间旅游。前几天去到黄果树,邱海彬真正为它的雄伟壮观所震撼,农民生活状况也改善很多,特别是周边民房,都焕然一新了。说到人文风情浓厚地区该如何发展旅游的问题,邱海彬强调,保持生态很重要,“尽量原汁原味,商业味不能太浓”。

  多彩贵州,对于青岛日报的林兢来说,镇远之行是她此行最期待游览的景区,一路之上她都在谈论。

  来到镇远,她感觉镇远果然很美,一方面人文的东西很多,例如青龙洞这样的三教合一的景点在全国也很少有。有17年专业旅游记者生涯的她,认为镇远是一个自然条件很好的小城,城市规划好,也很漂亮,对景区的导游专业素质和服务也赞不绝口。

  此行,让她印象深刻的还有贵州的美食,贵州美食很多,她建议可以挖掘开辟一个美食之旅,因为贵州的景点间路程相对较长,景点本身很具有魅力和潜力,可以充分挖掘相关饮食、民俗等文化配套,使多彩贵州旅游的明珠更美。她最后赞叹道:“多彩贵州,果然精彩。”

  考察了美丽的铁溪风景区和参观了诸神的狂欢地青龙洞,河北日报记者张义杰说:“镇远小镇很美丽,景区河水很清澈,民风很古朴,如美酒一样让人沉醉。”

  在他看来,镇远这个很有韵味,青龙洞古迹古建筑保护得很好,“整体来说,镇远是一座很有历史底蕴的小镇”。在镇远城中,他饶有兴致地挨家逛商铺,还买了一条苗家的银饰项链,准备带回去送给家人。

  他对贵州的酒文化也有浓厚兴趣。他喜欢喝酒,每次吃饭的时候,总是频频举杯。他笑着说,要好好尝一尝贵州的美酒。

  这是他第一次来贵州,几天的行程让他感受万千,但也有憾事。他说:“我还没去过茅台镇,真想去看一看,了解一下茅台酒是怎么酿造出来的”。(旷光彪 金艾 龚媛媛 罗梅 钟俊怡 赵冀昌 马晓丹 梁玥 何天天 李丝丝)
 

责任编辑:tangyunfang【收藏】
上一篇:独木龙舟节将于7月13日在台江施洞举行(图)
下一篇:建设“美好黔东南” 青少年网上签名寄语学雷锋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