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生茂答记者问
孙登峰答记者问
本港讯 (记者 杨骥 摄影报道)9月13日,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耿生茂,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孙登峰在贵阳出席第四届中国•贵州•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艺术节暨镇远古城文化旅游艺术节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时指出,我州将坚定不移以先发展如西江、镇远古城、杉木河、肇兴这样的“月亮”型景点,带动周边“星星”型景点共同发展的模式,发展我州旅游产业。
人民日报贵州分社:我们都知道,黔东南州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会有更多的省内外、国内外游客来到黔东南,这样,如何留住游客成为了一个问题。请问耿生茂部长,黔东南州如何留住客源,黔东南旅游产业的突破点在哪?
耿生茂:在州委、州政府及全州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黔东南州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的热爱,很多外国朋友来到西江、镇远都不愿离去,这是对我州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肯定,也更加坚定了州委、州政府以发展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其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心。
黔东南要留住客源,就要不断地完善景区各项设施,美化景区。首先,要坚定不移地重点打造如西江千户苗寨、镇远古城、杉木河、肇兴侗寨这样的“月亮”型景区,让这种景区在游客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使游客渴望再次到黔东南来观光旅游。其次,充分利用“月亮型”景区的优势,带动周边“星星型”景区共同发展,从而不断增加景区景点,丰富景区内容,让游客始终保持新鲜感,游客自然愿意来。
新华社贵州分社:我了解到,黔东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即有民族文化,又有自然风光,请问孙州长,您心目中的原生态黔东南都有哪些元素?
孙登峰:黔东南旅游资源确实丰富多彩,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组成。1、底蕴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黔东南苗族人口占42%,侗族人口占32%,经过几千年的酝酿,形成了底蕴深厚、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景区如雷山西江千户苗寨、黎平肇兴侗寨等等;2、环境优越的自然资源,黔东南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2.5%,居全省9个地州市的首位,自然景区相当多,比如大家熟悉的雷公山森林公园、云台山、杉木河景区、翁密河景区、野洞河景区等等;3、悠久的历史文化,比如镇远古城、锦屏县隆里古城、麻江县下司古城等等;4、以黎平会议会址为首的红色文化旅游。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请问耿部长,黔东南州旅游产业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耿生茂:黔东南旅游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基础设施、接待能力、景点打造等等,但总的来说,就是“月亮型”景区如何打造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想,首先要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其次,要提升景区的开放水平,让游客慕名来到,就要让游客流连忘返,因此,要研究游客的需要打造景区。另外,我们要借助各大媒体,加大景区景点的宣传力度,扩大景区景点的知名度,让更多的游客了解黔东南,向往黔东南,来到黔东南。
金黔在线:请问孙副州长,黔东南州委、州人民政府是如何保护原生态民族文化的?
孙登峰:黔东南州的原生态民族文化主要是苗族、侗族原生态民族文化,这两个民族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传承,形成特点鲜明、内涵底蕴深厚、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文化,比如:苗族芦笙舞、刺绣、银饰以及侗族大歌、服饰等等,一直以来,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原生态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首先,苗、侗人民以身为苗族、侗族而骄傲,他们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非常珍惜,这是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政府向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专家、学者寻求对策,从中找出适合我州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办法,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州人民政府统筹发展、保护、传承为一体,以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的模式,保护和传承原生态民族文化。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