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发明获国家专利
21岁农村残疾青年的“发明情缘”
(张维军《贵州日报》记者 陈丹)
笔套、螺丝、弹簧……,各类制笔工具堆满了桌子,21岁的张峰坐在桌前全神贯注的工作着。他发明的两种新型实用多功能笔,于2007年申请专利并获得国家专利证书,目前又有4项同类产品发明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了专利,均已获得了申请回复通知书,另有6项产品发明正在准备申请专利。
累累硕果的背后,是一直生活在“无声世界”的张峰多年刻苦努力的结果。
张峰在岑巩县大有乡腊恰畈村塘湾组的家是一栋陈旧的两层小砖房,第二层三间屋子全部被张峰占了,一间是他的卧室,一间是他的工作室,另一间是他的专利产品研制室。
“从小这孩子就喜欢搞创造发明,上初中二年级时,就搞过吸水式内燃机发明,上高中一年级时又搞过自动洗头机发明。”张峰父亲张以科说起儿子既骄傲又心酸。
由于天生听力影响,张峰仅读完高一就辍了学,不能继续学业,张峰开始在家一边自学,一边搞发明实验。
起初,张峰想搞大件产品发明,但考虑到这些东西即使发明出来,转换成产品投资太大,条件不许可,张峰便把目光转向了应用广、投入小,见效快的新型实用多功能笔的发明。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刻苦钻研,张峰发明了两种新型实用多功能笔,并获得国家专利证书,这两种专利笔名叫“组合式光电多用笔”和“螺纹推动式自动笔”,专利号分别为ZL200720122908.5、ZL200720174103.5。
从此,张峰的“发明情缘”更加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又有多项发明问世,同时,他开始在家中开发已获得国家专利的两项产品。
双耳失聪的儿子在发明路上勇往直前,父亲张以科既心疼又欣慰,为支持儿子,他不顾摔伤后身体骨折面临残疾的危险,把两个女儿寄来给他治伤的钱全部投入到了多功能笔的产品开发上,多次陪同张峰远赴温州、北京等地定制生产模具、购买生产原材料、考察市场以及办厂的前期准备工作等。正在就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的姐姐张秀云也极力支持弟弟张峰的事业,她一边读书,一边打工赚钱寄给弟弟,支持他搞产品专利申报及开发,并随时向他提供相关资料和市场信息。
在家人的支持下,张峰开始专注于赶制样品笔,这种笔的设计特点是结构简单、外形美观、体积小、携带方便、一笔多用,能达到书写不费力的效果等,适合各种计算机自动阅卷考试和各种问卷调查等,产品时尚新颖,市场前景看好。
目前,张家共投入13万元余元赶制2000支样品笔送国家轻工业铅笔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产品合格后,将拿到市场试销,成功后,他们将到当地相关部门去办理好各种手续,就地办厂大量生产这种笔。
张峰表示,厂子建起来后,将专门聘请当地残疾人进厂工作,让他们也能找到自身的价值。今后,他也将一如既往的投身于发明创造之中。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