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6800元的健身卡转卡费近2000元,健身卡“潜规则”你知道多少?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8-10-12 09:52:53  来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花6800元办的健身卡,用了一年想要转让,健身房却要收取近2000元的转让费。记者走访发现,转让健身卡收取“转卡费”已成业内潜规则。这笔费用到底需要谁来承担?消费者又该如何维权?
 

  郑州市民陈女士反映,一年前她花了6800元在家附近的健身房办了张两年的健身卡,最近因为搬家,需要把健身卡转让出去,但健身房却表示,转卡可以,必须先交30%的转卡费:

  “刚开始说的是转卡费要收我两年费用的30%,后来我们就说能不能拿出来你的依据,没有国家的规定的话,我们到时候还得去维权,他们公司的人听了我们这样说,后来就改口了说变成了10%,然后还是让他拿出依据,然后说没有,说他们公司口头上这样说的,你要文字性的这种东西没有。”

  健身卡已经用了一年,却要按两年的全款收取转卡费,而且费用从30%到10%收取得如此随意,让陈女士觉得十分不合理。不过,陈女士据理力争几天后,最后还是向健身房妥协,交了10%的转卡费,也就是680元,但在让工作人员开具收据发票的时候,又让她堵了心。

  “交了转卡费,那你给我开个发票吧,然后他说可以,但是发票不可能给你开转卡费之类的,只能开健身卡办卡费,我说你开的这个东西跟我交的钱是不一致的,他说那没有办法给我开。”

  健身房收取转卡费可能很多人都遇到过,每家健身房的收费标准又是怎样的呢?记者以普通消费者身份咨询了郑州市内多家健身房,相关负责人均表示,确实需要收取转卡费。

  但是记者也发现,不同的健身房收费方式不同。大部分健身房采用统一转卡费,一般为200元到500元,有的健身房也会采用百分制,按照当时办卡的费用来计算,收取办卡费用的20%到30%。

  某健身房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要问顾问,就是当时谁给你办的卡,找他给你办一下转卡,一般大部分都是500块钱,上面合同上都有写这个信息。”

  那么这笔转卡费到底该不该收?是不是霸王条款?郑州市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钮岱巍明确表示,像健身卡这样的预付卡,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随时退卡退钱:

  “这个预付费本身就是我存在你那的钱,我随时都可以退出来,这个钱本身就是消费者的,他不该有什么限制的。”

  钮岱巍表示,即便商家在跟消费者签订的合同中写有转卡费,这个规定也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商家拟定的合同中的条款也需要符合法律规定

  此外,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国内一些地方已经对健身卡“转卡费”一事做出了明确规定,比如浙江省在去年5月开始实施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中规定,在设定的使用期限内不限制消费次数的年卡、季卡等记名预付凭证,消费者因居住地变化、身体健康等客观原因需要转让预付凭证的,经营者应当允许,并不收取额外费用。

  那郑州对于预付卡转让方面有没有相关规定呢?郑州市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钮岱巍表示,按照现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转卡费本身就不符合规定,所以目前郑州并没有专门就“转卡费”再做另行规定,消费者遇到商家违规收取转卡费时,可以向当地工商部门或消协进行投诉:

  “出现这种问题,就近反映到咱们工商部门,或者反映到咱们辖区内的消协直接处理就可以了,接到投诉一般是7到10个工作日。”

  “健身房突然关张,退卡无门”“健身卡退卡难”“办了健身卡两个月,健身房还在装修”“健身卡内优惠课程被擅自取消”等新闻比比皆是,健身卡内的消费陷阱着实让消费者防不胜防。除了健身卡这种预付卡,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还充斥着美容卡、美发卡、餐饮卡、洗车卡等各种预付卡。

  预付式消费本质上是一种由消费者先对商家授信,预先支付一定金额,然后延期消费其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模式。在正常状况下,这种模式有利于商家积累流动资金、锁定客户,同时也能让消费者获得一定实惠,因而成为生活服务业领域普遍采用的商业模式。预付式消费往往成了商家空手套白狼的手段。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避免消费陷阱,谨慎办理预付卡。

  中消协给出的建议如下:

  1、消费者要确认自己是否真的长期需要此类服务。

  2、降低预付额度,缩短使用周期。

  3、综合考虑商家情况,如企业资质,口碑等。

  4、尽量签订书面协议。

  此外,工商等管理部门也应当在实际操作中把相关法规落到实处,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诚信经营管理机制,对失信者能够予以足够的惩戒。(杨扬)

责任编辑:龙庆洋【收藏】
上一篇:小学到高中,要做多少份卷子?这位男生算了下,结果……
下一篇:17种抗癌药入医保,民众买得到吗? 国家医保局释疑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