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黔东南:10万干部蹲驻脱贫战场锤炼党性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8-09-13 10:45:44  来源:多彩贵州网  

        八月是丰收的季节,在黎平县德顺乡水芗蓝田葡萄园,大片的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的紫红巨峰葡萄,格外诱人,果农和帮扶干部们正忙着将刚采摘的新鲜葡萄装筐,准备运往黎平县城。这是黔东南10万干部蹲驻基层攻坚贫困的一个缩影。

  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全面倒计时,黔东南州乘势而上,接续奋战,增派干部下沉到基层,在脱贫攻坚“夏秋攻势”中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夺取脱贫攻坚全胜。

  没有一线二线,只有火线

  “脱贫攻坚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脱贫攻坚,没有一线二线干部,只有火线干部。”这几句朗朗上口的短话,成为黔东南州各级帮扶干部时下最流行的“口头禅”。

  今年,雷山县进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时刻,增派872名乡镇、县直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帮扶干部组成“尖刀连”,拉开了攻坚“大会战”,确保整县“脱贫摘帽”。榜样力量无穷尽,麻江县设立了双指挥长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指挥部,建立东中西三个片区脱贫攻坚纵队,纵队长由三大班子主要领导担任,7名常委担任7个攻坚分队队长,252名干部组成63个攻坚小分队。

  连日来,10万帮扶干部疾驰在山间小道上,穿行在村寨院落里。知农家情,晓农家事,说农家话,与群众促膝谈心,从小角度讲透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大道理,村寨处处荡漾着欢声笑语。

  锦屏、丹寨、镇远、黎平等县尽锐出战,三分之二的干部入村蹲驻,吃、住、干在村。他们与农户同喝“大碗茶”,同坐一条凳,全天候“在线”,增进了感情,拉近了民心,不少群众感叹: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产业催生乡村“永久牌”人才

  山坡上,田野里,产业勃发,村村寨寨有了产业发展,也有了脱贫的底气和斗志。

  7月31日,台江县望虎屯村第一书记顾平业正忙着和村干部、社员们熟练地给哈密瓜剪枝、套网袋、装箱,动作一气呵成。他说:“今年村‘两委’带村民们种出了哈密瓜,第一批基本卖完,也培育了一批农村能人和村级后备干部。”

  以组织振兴引领产业振兴、带动人才振兴、促进乡村振兴,成为组织部门新时代的重要课题。黔东南州推行把村“两委”班子成员培育成产业大户,把产业大户培育成村“两委”班子成员,把产业大户、能人和知识青年培育成党员的“三育工程”,像磁铁一样把各类人才紧紧吸附在农村党组织周边,焕发出向“贫困堡垒”发起攻坚的组织力。

  一大批乡村“秀才”脱颖而出,7249人进入州委组织部建立的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为村“两委”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动力。

  “第一书记驻村扶贫,不仅要会抓产业、抓项目,而且还要会抓党建。抓好党建才是合格的第一书记。”黔东南州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说,“乡土人才正在成为农村‘永久牌’生产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他们。”

  强村带弱村,大家一起富

  一只桶盛水的多少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也称为短板效应。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将着力点放在补齐补强“短板”上。

  丹寨县创新实施“强村带弱村”帮带活动,即采取“强弱村党支部书记交叉挂职,选派强村村干部到弱村挂任脱贫攻坚指导员,选派弱村村干部到强村挂任副书记、副主任”等办法,把强村发展经验“复制”到弱村,坚决不让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如今这一抱团脱贫经验在黔东南已是遍地开花。三穗县颇洞村打破区域限制,从2015年8月建立的“联合党总支”到如今的“联合党委”,“朋友圈”从2个乡镇5个中心村扩大到了3个乡镇和10个中心村,资产滚动发展至1.8个亿,覆盖带动2.4万名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岑巩县大有镇凉水井等7个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党社联建”模式,共同出资组建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村支两委领办村级专业合作社7家,培育特色养殖产业,辐射带动贫困户1040户3957人。

  把党支部建在扶贫产业链上、建在合作社上、建在生产小组上,黔东南州抓党建促脱贫的路子越走越宽广。全州已在农业(民)专业合作社中建立党组织637个,在农业企业中建立党组织299个,带动贫困群众30多万人。

  在攻坚一线锤炼党性

  8月的一天,已是深夜,锦屏县启蒙这个山区小镇显得格外恬静,时而有几声虫鸣和蛙声渐次传来,打破夜的宁静。

  但该镇扶贫工作站内,灯火通明,扶贫干部一个不少,一幅热火朝天忙碌的画面。有的一手端泡面,一手在整理精准扶贫档案;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比对着数据;有的敲击着键盘,撰写着该镇“夏秋攻势”作战计划。

  在黔东南州的扶贫战场,白天入户摸家底办实事,晚上粘在办公室里核数据整档案,成了众多帮扶干部真实写照。“决胜脱贫迫在眉睫,必须咬紧牙关冲!”从事过多年乡镇扶贫工作的杨善泽深有感触地说。

  农村“组组通”、老旧房修缮、搬迁农户拆除复垦复绿……从“春风行动”到“夏秋攻势”,黔东南州发挥组织优势,迅速集结10万“战斗力量”,一仗接着一仗打,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攻下,一个堡垒一个堡垒攻克,孜孜不倦地用实干实绩建功立业。(黔东南组宣)

责任编辑:龙庆洋【收藏】
上一篇:真便民!黔东南率先在贵州全省实现智能审车
下一篇:黔东南州“便民营商四十二条措施”今天在全州正式实施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