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黔东南州2016年民族文化旅游·精准扶贫论坛隆重开幕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6-07-25 14:11:28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贵州省是全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和主战场,而黔东南州又是贵州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人口第二多的地区,全州16个县市全部属于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有14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黔东南州委、州政府依靠全州独特的聚居人文环境,创新和探索出了“旅游+扶贫”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模式,帮助贫困地区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帮助贫困群众拓展了新的增收渠道,提升了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




2016年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精准扶贫论坛现场1(杨秀全 摄)
 

  黔东南州2016首届“中国民族文化旅游·黔东南峰会”暨民族文化旅游•精准扶贫论坛于2016年7月24日下午在凯里市民族文化宫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由国家民委、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指导,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共黔东南州委、黔东南州人民政府承办,贵州省扶贫办协办。

  论坛以“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推动精准扶贫攻坚”为主题,邀请著名旅游扶贫专家学者精彩论道,目的是共谋全州旅游与扶贫协同发展、共享发展,共商全州旅游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计。论坛旨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民族特色旅游推动精准扶贫,积极推动发展黔东南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依托,推进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主持人彭建(左一),专家学者庄锦华(左二)、张科德(左三)、李劲松(左四)回答观众提问

 

  论坛由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彭建主持;贵州省扶贫办党组成员、外资中心主任舒宇致辞;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吴坦介绍黔东南州旅游扶贫发展情况;国内外著名旅游扶贫专家学者,定点帮扶单位和企业负责人,遵义市相关负责人,黔东南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黔东南州各县市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县市长、扶贫办主要领导,新华社、新华网、贵州日报等新闻媒体负责人参加论坛会议。

  会上,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教授、博士,兼国际旅游投资协会轮值会长、国际休闲经济促进会副主席刘锋作了主题为“贵州‘文旅农’三位一体创新旅游扶贫发展模式”的演讲;行政院客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文化大学推广部时尚与创意学程兼任副教授,台北海洋技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兼任副教授庄锦华作了主题为“精准扶贫旅游之命脉(从一朵桐花创造百亿财富)谈起”的演讲;亚太旅游协会(PATA)副首席执行官、战略管理主管、泰国国立政法大学创新学院服务创新与开发系主管张科德作了主题为“国际民族文化旅游如何带动民族经济发展”的演讲。最后,观众结合黔东南州实际,围绕“旅游与扶贫”主题,提出了如何推动黔东南州旅游扶贫的问题,张科德、庄锦华、李劲松等专家学者对观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并积极与大家互动交流,气氛热闹融洽。



庄锦华在论坛上作主题演讲(杨秀全 摄)

 

  会议指出,此次民族文化旅游•精准扶贫论坛是一次高规格、高档次、高水准的思想观点交锋、经验模式交流、理论实践交融,贵州省、黔东南州将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务实的态度,充分吸收论坛理论成果、与会嘉宾智慧结晶,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理念,丰富发展举措,完善产品业态,壮大市场主体,让民族文化旅游更强,精准扶贫更准,黎民百姓更富。

  会议强调,在“十三五”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黔东南州将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用好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两个宝贝,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工作干劲,全力推动旅游+扶贫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悉 “十二五”以来,黔东南州扶贫攻坚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163元增加到6863元,贫困人口由167.29万人减少到84.32万人,减少了82.9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42.11%下降到21.69%,施秉、麻江、三穗、岑巩、台江、天柱和雷山7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现省级标准“减贫摘帽”,舟溪、旁海等103个贫困乡镇实现省标“减贫摘帽”,凯里麻江岑巩雷山4个县市的贫困乡镇发生率为零,贫困乡镇发生率从75.98%下降到25.49%,人民生产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为2020年与全国人民同步全面实现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赵仕平)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2016首届“中国民族文化旅游·黔东南峰会”开幕式隆重举行
下一篇:大美黔东南走进成都开展旅游宣传招商推介活动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