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黔东南州顺利完成各项指标,已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分别在经济增量、交通建设、城镇化带动、产业发展、群众生活等五大方面实现了“大跨越”、“大提速”,多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国30个自治州前列。
蓝莓上市时节,家住下司古镇花桥村的农民刘应桥挑着一筐蓝莓乘坐17路公交车,来到凯里市区出售,中午即能回家赶农活。刘应桥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大凯里让老百姓得到了看得见的好处,现在交通上方便得多,自己种植的农产品销路也不愁了。”这一切便是源于黔东南州大胆地提出以同城化建设推动城镇化这一重大举措。凯麻同城化发展,堪称黔东南州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范例。
如何推进城镇化?黔东南的破题之笔就是:以凯麻同城化建设为推手,把凯里打造成为黔东经济增长极和贵州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同样,在凯里经济开发区开元大道130号,如果两年多前,有人指着眼前的一座座山包包告诉你,这里将走出一家在电子信息行业走在全国前列的高新技术企业,你一定难以置信。而两年后的今天,原有的荒山坡已没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贵州省首家获得国家工信部认定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贵州中科汉天下电子有限公司。这里推出的国内首款2G CMOS PA芯片目前在全球手机市场占有率超过50%,稳居世界第一,成为中兴、TCL以及三星等知名手机厂商稳定的PA芯片供应商。
一个城镇化带来的真切变化,一个电子新秀引来的“雁阵效应”,这仅仅是黔东南州顺利实现“十二五”目标,让苗乡侗寨呈现出发展速度快、城乡面貌变化大、民生改善最为显著的鲜活例证和精彩缩影。
“十二五”以来,黔东南州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中央和省委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发2号文件的春风沐浴下,立足主基调、主战略,坚持实施“工业强州、城镇带州、旅游活州”发展路子不动摇,把改革开放作为后发赶超的关键一招,发扬敢于突破、敢闯新路、敢于胜利的“三敢”精神,极大地提振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省委书记、省长陈敏尔一到贵州工作,第一站就到黔东南州指导工作,并先后7次深入苗乡侗寨贫困山区访贫问苦,为黔东南生态文明示范州建设、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发展指明了方向、搭建了平台、制定了政策,为省长联系点丹寨县工业发展、精准扶贫、特色小城镇建设把脉指导、现场办公、给力支持,使省长联系点丹寨县从此实现了历史性大跨越。
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目标,黔东南州的主要成就体现在经济增量、交通建设、城镇化带动、产业发展、群众生活等五大方面实现了“大跨越”、“大提速”,多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国30个自治州前列。
——经济增量实现大跨越。2014年,我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10年270余亿元增加到1300余亿元,增长了三倍多。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300余亿元增加到700余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8000余元增加到20000余元,均增长了一倍多,生产总值从全国30个自治州第13位前移到第10位,平均增速居全国30个自治州第4位,“十二五”的4年相当于过去的50年。财政总收入由2014年40余亿元增加到2014年130余亿元,增长了两倍多,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6余亿元增加到93余亿元,增长了两倍多,在全国30个自治州中平均增速位居第一。
——交通建设实现大跨越。贵广高铁、沪昆高铁相继建成通车,高速铁路通车里程达280.8公里,占全省的48 %,我州迎来高铁时代。黎平机场和凯里机场已经通航,我州是全国同时有两条高铁、两个机场的两个市州之一。到年底,黔东南州将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高速通车里程达814公里,占全省的20%。实施都柳江航电枢纽工程,填补了全省航电一体化工程的空白。
——城镇化发展实现大跨越。深入实施“十城百镇千村”计划,加快推进凯麻同城化、黔东一体化、黎从锦一体化建设,全州城镇化率由2010年26.4%提高到2014年35%。“十二五”期间,凯里市城区面积由2010年34平方公里扩大到2014年69平方公里,扩大了一倍;凯里市城市首位度名列全省前茅,充分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
——产业发展实现大跨越。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发展,成功打造了雷山西江千户苗寨、镇远古城、施秉云台山、黎平肇兴侗寨、雷山县城、剑河县城等6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丹寨县、雷山县2个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改写了黔东南旅游发展史,改变了我省旅游发展布局,与黄果树景区、遵义红色文化景区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旅游总收入由2010年100余亿元增长到2014年300余亿元,增长了两倍,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我州支柱产业,我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如破竹、势不可挡。全州共建成工业园区16个,累计完成投资300多亿元,入驻园区企业900多个,全州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57余亿元增加到2014年150余亿元。全州有50个农业园区,其中6个跻身省级重点农业园区,农业产业由一家一户单打独斗转变为集约经营、规模发展。全州共有林业园区124个,一部分乡村集体林场实现了转型升级,为我州现代林业发展探索出了新路。
——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大跨越。我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3164元提高到2014年6139元,增长了一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14059元提高到2014年20990元,增长了近7千元;今年上半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和14.2%,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二位和第一位;全州小康实现程度由2010年61%提高到2014年85%。大力实施教育“9+3”计划,教育均衡发展在全省前列,寄宿制学校建设成为全省典型示范,高中阶段入学率由2010年的50%提高到2014年的85%。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险等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实现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可喜目标。
尤其值得书写一笔的是,从2012年1月12日以来,黔东南州乘着国发2号文件的“翅膀”,凯麻同城化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生态文明示范州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自治州辖区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有序推进,这些成为了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标志。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预计该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10年的27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625亿元,“十二五”期间可累计完成投资5206亿元,远远超出3000-4000亿元的规划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黔东南州上下将认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发展“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指示精神,正迈着铿锵的步伐,践行李克强总理年初视察指导黔东南州的要求:“鼓起劲来在赶超中实现科学发展”,“弯下腰来坚决拔掉贫困的穷根”,“携起手来唱响民族团结的绚歌”。
如今,美丽黔东南正踏着欢快的节拍,全力冲刺“十二五”,满怀信心地迎接“十三五”。(周重新)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