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城镇化,让苗乡侗寨生活更美好!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5-08-17 08:47:04  来源:黔东南日报社  


  人们常说,有山、有水、有人家,才有乡愁。

  美丽黔东南,就是这样浓浓乡愁里的故乡。苗乡侗寨,处处皆美景,处处盛桃源,可谓是:白云深处有人家,绿水青山总相宜。

  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殷殷嘱托,这是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努力的方向。

  城镇化,当是“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题中之义。城镇化,带出生活新希望;城镇化,让您的生活更美好。

  这些年,我们一起共同见证了黔东南城镇化的巨变:“城镇带州”战略是一针“强心剂”。黔东南州持续推进,凯麻同城、黎锦同城和黔东一体化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龙头。从2011年至2014年,全州城镇化率从28.2%提高到35%。“十城百镇千村”是一块块“敲门砖”。黔东南州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城镇扩容、基础设施、居住条件、新增就业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变化。

  ——如今,在黔东南这片绿意盎然的沃土上,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城镇化,让苗乡侗寨生活更美好!

  同城化:大手笔推动大发展

  凯里长大了,凯里正从山城迈向滨江之城。这是真真切切的变化。“几年前凯里开发区到下司这段路还到处是荒坡,冷冷清清。”下司村民都有这样的感慨:“现在这里已跟凯里城区连成一体了,我们也是城市人了! ”

  蓝莓上市时节,家住下司古镇花桥村的刘应桥挑着一筐蓝莓乘坐17路公交车,来到凯里市区出售,中午即能回家赶活路。刘应桥告诉记者,大凯里让老百姓得到了福利,现在交通上方便得多,自己种植的农产品销路也不愁了。

  这一切便利源于黔东南州大胆地提出以同城化建设推动城镇化这一重大举措。

  凯里城市框架不断拓展,构建“大凯里”的凯麻同城化发展,堪称黔东南州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范例。

  如何破题?黔东南的答卷就是:以凯麻同城化建设为推手,把凯里打造成为黔东经济增长极和贵州东部区域中心城市。

  依据2011年省人民政府批复的凯里—麻江城市总体规划,凯麻城市规划区规划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滨江大道便是最好的佐证。滨江大道是凯里滨江系统建设项目的主轴,东起凯里火车站,西至下司古镇,沿清水江而建,全线长24公里,项目总投资21亿元。与滨江大道主线连接的还有南北向的城市道路连接线。目前,凯里滨江大道已全面建成通车,将凯里城市中心整体向清水江边扩展,改变了清水江往日绕城而过的历史,将清水江变成了凯里的城中江,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品位,使凯里由一座山城变成一座真正的滨江城市,推动凯里市完成了由山城时代向滨江时代的华丽转身。

  同时,凯里市沿滨江规划建设了滨江带休闲娱乐亲水景观带,民族旅游竞技斗牛城,游方谷滨江公园等公共旅游休闲空间。同时,未来城,畅达广场,华恺,碧桂园,世界湾,臻龙湾,弗莱明戈,京州古镇等一系列宜居养老地产沿江铺开建设,滨江休闲娱乐养生城起步区已形成初步规模。近期还将规划建设中央运动公园,马坡井水上运动乐园,碧桂园亲水娱乐公园等集旅游、娱乐、运动、休闲为一体的滨江公共活动空间。

  凯里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建生态移民城,创国家级开发区”的目标,先行先试,创新机制,选择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的白午片区,建设生态移民新城示范区。

  未来,凯里市将通过三至五年的规划建设,依托凯里滨江系统项目(滨江娱乐休闲养生城),把老城区、新城区、炉碧产业园区、白午生态移民新城、高铁南站组团地连为一体,并将多彩、生态、田园、文化、旅游、宜居的大健康理念植入其中,实现三线推进,三产互动、三区互动、路网密布、中心开花的发展格局。

  同样,黔东南的“同城化、城镇化”正在重点突破、遍地开花。凯里—麻江、黔东片区(镇远县、岑巩县、三穗县)、黎平-锦屏三大核心城市群同城化正在集聚发展。黎平、榕江、镇远、天柱县等地“撤县设市”、“撤乡建镇”工作正稳步推进、如火如荼。

  小城镇:山水串起来的璀璨明珠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最为响亮的“广告词”。

  这样诗情画意的话语,“乡愁”不再只是一个文学词汇,它是与自然相依相偎的亲近感,是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的眷恋。

  如何推进城镇化?抓好特色城镇示范带动是关键。

  小城镇不小,它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一头连着市民,一头连着农民。如今,这些分布在黔东南山水之间的小城镇不仅有着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而且因为交通、工业、商业等领域的发展提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根据《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意见》(黔党发〔2014〕7号)精神,按照“山水城市、绿色城镇、美丽乡村、特色文化”发展思路,黔东南州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市、县城与绿色城镇、美丽乡村的建设,成功打造了以苗侗文化为代表的精品小城雷山、剑河,徽派古城镇远,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小镇西江、肇兴等,实现了民族文化与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带动当地群众就业致富,迅速推动了民族特色城镇的核心吸引力和集聚能力。

  小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真正实现城市融入大自然,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坐落在清水江畔的下司古镇,正在实现滨江名镇的华丽转身。下司古镇,曾被人誉为“小上海”、有“清水江上的明珠”之美称。城镇建设迅速发展,已建立了贵州省第一个少数民族体育村。以下司镇政府为中心,由太阳岛、桃源岛、铜鼓苗族农民画、摆仰民族风情、河坝瑶族风情、芭茅冲、老山河风光、瓮港狩猎射击场等景点景区形成了下司省级风景名胜区一道道靓丽风景线。

  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展示独具特色风格,一座座“美、精、特、富”的小城镇正在苗乡侗寨逐渐彰显出其独特的韵味。

  旧州镇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氵舞阳河上游,该镇是贵州省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和二十个重点保护与建设的民族村镇之一,是“双百”小城镇建设乡镇,第三批综合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是黔东南州五大经济强镇之一。

  三穗台烈镇交通便利,是三穗县南端物流集散地。境内有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有全国第二大苗寨——寨头,寨头苗寨民族文化保存完好,说苗话、唱苗歌、跳苗舞、着苗装、过苗节,民风民俗原汁原味,寨头苗寨的语言、服饰、挑花、刺绣、习俗等与其他地方苗族不同,独具特色。寨头的“二月二”禳桥节,是祈求吉祥幸福的节日。男女老少都要身着苗族盛装,聚集歌舞,芦笙林立、歌声悠悠,整个苗寨人山人海、歌舞升平,成为镶嵌在黔东大地上独一无二的璀璨明珠,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

  全省100个特色小城镇之一的剑河岑松镇,更是一个特色工业型、生态宜居型集镇,主要突出“特、精、业”三字标准,实行“产镇互动”和“产镇一体化”开发建设,也是黔东南特色小城镇的代表之一。

  自2013年黔东南正式启动2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以来,共有16个小城镇列入“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并已全部完成规划编制。2013年-2014年全州示范小城镇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07.11亿元;招商引资累计完成签约项目205个,签约资金191.05亿元,到位资金79.18亿元。同时,示范小城镇建设发展带动了500余家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落地发展,新增城镇人口2万余人,创造就业岗位5000余个。

  黔东南正在探索一条因地制宜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努力将一个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功能完善、极具现代民族民间气息的“特色小城镇”呈现在世人面前。

  城市综合体:一张张烫金的城市名片

  融合本土民族特色,是黔东南州打造城市综合体的文化底蕴,富有个性和张力。

  在黔东南,一个个城市综合体,就是一张张烫金的城市名片。

  作为凯里城市综合体重要组成部分的凯里民族风情园已正式开放使用,成为市民和游客热衷的地方。

  自从2013年以来,黔东南共有17个城市综合体列入“省100个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在推进山地特色城镇化中,我州积极抓好城市综合体建设,力争通过丰富城市服务体系和业态组合,形成完善的城市现代服务业功能聚集区,推进城镇化提速、提质、增效。

  为充分体现黔东南苗侗民族文化特色,在规划设计中,我州每个城市综合项目都将3个以上地方文化元素和传统建筑符号编制到了建筑重要部门、主要出入口、景观环境上。目前,全州17个综合体规划方案已通过了省级层面的规划审查,各个项目正在有序建设中。已建成的凯里市苗山侗水·民族风情将侗族鼓楼、坡屋面,苗族吊脚楼、民族服饰等苗侗文化元素充分应用到了城市综合体中,共建成苗族特色建筑430栋,侗族特色建筑190栋,是一座大型的集娱乐、观光、接待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文化乐园”和“休闲、度假山庄”。

  剑河滨湖新城城市综合体项目总用地面积34.25万平方米,可容纳人口0.8万人,是国家级5A级旅游县城剑河景区重要组成部分,是集高端居住、旅游接待、民族文化展示、滨水游憩、特色商业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如果说,仰阿莎主题文化公园构成了剑河的高原风景的话,那么,围绕仰阿莎的整个东城新区,则给剑河平添深远意境。与原来局促于清水江一隅的老城区相比,与清水江的关系更亲切,和山水风景的融合更紧密,整个城市更加舒展大气。剑河人可以底气十足地向世界发出邀请:剑河——一个真正的来了就不愿离去的城市。

  黔东南州号称“百节之乡”,拥有丰富的传统民俗民风资源,加强苗侗民族传统节庆文化与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融合,使其与时代同频共振,跟百姓生活符节合拍。如台江梅影旅游文化城市综合体规划方案中融入大量台江苗族“姊妹节”元素、黎平侗乡文华旅游文化城市综合体作为黎平“侗族大歌”展示平台等案例就是民族传统民俗文化与城市规划建设有机融合、互促共赢的成功典范。

  正在建设中的全州第一个城市湿地公园——榕江滨河湿地公园,以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为主题,与附近的五榕山城市主题公园、滨江大道、三江渔火、独石回澜、赤壁横江等景观相映成趣,构成榕江县休闲旅游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民族文化是城镇化建设的灵魂。

  黔东南的城镇建设正努力与苗侗民族文化相结合,打造精品民族建筑形式,提升城镇品位。黔东南城镇风貌呈现出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交相辉映,完美汇融的特色形态。

  保护与开发同样是黔东南城镇化建设的精彩之笔。目前,全州276个村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占全国总数的10.8%,占贵州省总数的65%,数量在全国地州市级第一位。黔东南州有30个村寨被世界旅游组织评选为世界级乡村旅游村寨,也是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的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

  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生态宜居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正向我们款款走来。

  城镇化,带出群众生活的新希望;城镇化,让苗乡侗寨生活更美好!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妇人驾车到高速公路来剪枝培育树苗 此举危险!
下一篇:货车撞坏护栏几十米开溜 交警半小时将其捉拿归案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