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汨罗乞讨者流浪41年 铁链锁8个女人生12孩(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7-03 10:49:10  来源:今日女报  


一大早,一家四口踏上乞讨之路。

乞讨归来,初中文化的朱得时心情好的时候会教春草读书写字。


在这栋废弃的房子里,一家四口住了四年。

  荒野里的乞讨之家

  为什么流浪?

  对于今年59岁的朱得时来说,这个问题,被人追问了41年。房子没有,生活来源没有,这都曾是朱得时口里的答案。不过,这些答案,在朱吉来看来,完全是他的辩解。因为这些问题,早在10年前,朱得时所在的乡村两级干部都曾跟他承诺解决。现实是,朱得时并没有接受政府的帮助,依然选择流浪的方式生活。从一户人家到另外一户人家,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朱得时靠这种当地人鄙视的行为,居然维持了41年。如今,依然没有改变。

  这究竟是为何?

  6月27日,在岳阳汨罗市桃林镇唐坊村一处荒草丛生的山坡上,一所闲置的破烂不堪的老房子里,记者在汨罗市新塘乡副乡长黄孝奎以及该乡丁园村党支部书记朱吉来的带领下,终于“逮”住了正在吃午饭的朱得时一家人。

  此时的朱得时,正打着赤膊,大口喝酒大口吃菜。离“菜桌”(一张石板)几米远处,是跟他流浪了14年的“妻子”李军华,端着一碗白米饭,用筷子鼓捣着往嘴巴里送。两个孩子,坐在潮湿脏乱的地上自顾玩耍。

  也许是为了博得干部和记者的同情,朱得时径直把记者带入了“卧室”。一张脏兮兮的被褥铺在地上,就是床,记者用手几乎可以拧出水来。“我们很苦啊,一家四口都睡在这里。”朱得时说,“不过,我们也习惯了,能够睡得着。”

  房间里没有电,也没有任何值钱的家什。被荒草掩盖的一口老井、两口乌黑的锅,讨来的饭菜,维系着这个四口之家最基本的温饱。最让朱得时恼怒的是,即使是这样,居然有小偷光顾,而且还不止一次,“讨来的酒和烟经常就不见了。”

  朱得时告诉记者,在这里,一家人生活了整整四年。

  “这是他自己选择的,我们也很无奈。”朱吉来说。朱得时虽然流浪在桃林镇,但实际上是新塘乡丁园村人,朱得时一遇到麻烦,都是丁园村和新塘乡的事。

  让朱吉来恼怒的是,平时救助帮点忙还算了,他不理解的是,朱得时动不动就拖儿带女去上访,“岳阳市,省里,甚至北京都去过。”记者这次能够“逮”住朱得时,是因为在岳阳市上访的他被人送回来了。至于上访的目的,是乡村干部以及熟悉他的村民都不能理解的——“我没有房子住,我要民政局给我钱建房子,给我打一口井。”跟记者交流时,朱得时也很理直气壮。

  上访的经历,朱得时最为津津乐道:“在北京,我见到了大人物。我的事情,中央都很重视,做了批示。”

  “领导有没有批示给你钱建房子呢?”对于朱得时的信口之言,陪记者采访的村干部很是不屑。“每次上访,都是我们去接。真是苦不堪言。”该村干部说。

  在乡村干部的眼里,朱得时的乞讨,掩盖的是他的好逸恶劳。“我可以这样说,现在在我们整个岳阳,再也没有一个他这样的人。”村支书朱吉来说。

责任编辑:肖默子【收藏】
上一篇:10岁男孩一学习就头疼 被诊断为"烟雾病"
下一篇:两少年为上网办假身份证 嫌质量太差报警(图)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