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黔东南州质监局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力赶超、推动跨越,加快建设美丽黔东南的主题,紧紧围绕突出实施“工业强州、城镇带州、旅游活州”三个战略重点,结合工作职能职责,重点从品牌建设、标准化、认证认可等方面大力推进示范区创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近年来,该局大力推进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国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工作。
一、推进省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工作。今年9月下旬,由我州组织10个县市区申报贵州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13个示范区项目经专家初步评审,从江县“原生态香猪产业园区”及“从江香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整合为1个示范区)、三穗县“三穗鸭产业示范园区”、施秉县“‘西南药城’太子参栽培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初审。
二、积极开展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镇远古城及西江苗寨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已发布实施;《西江苗寨旅游服务综合标准体系》已通过专家审定。
三、积极推进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工作。一是全面推进第七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榕江蔬菜”和“麻江蓝莓”项目建设,国家标准委在去年抽查考核中,“麻江蓝莓”标准化栽培示范区被综合评定为优秀等级。2013年9月29日和30日,受国家标准委的委托,由贵州省质监局考核组分别对我州承担的第七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麻江蓝莓栽培标准化示范区”、“榕江蔬菜(菜心、芥蓝)栽培标准化示范区”按《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目标考核评价表》和《农业标准化项目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考核验收,分别获得98.32分和95.39分的好成绩,全部以优秀等次通过验收。二是围绕省政府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要求,积极组织了5个项目参加第八批国家农业标准化项目评审,在全省33个项目评审中,省质监局向国家标准委推荐申报16个项目,省质监局推荐了“黔东南油茶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雷山茶叶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施秉太子参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和“从江香猪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4个项目,我州名列9个市(州)第一。
四、积极开展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第三批项目共4个,其中“凯里辣椒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雷山天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三板溪鳙鱼库区网箱养殖标准化示范区”标准体系已通过专家审定;“三穗鸭养殖标准化示范区”标准体系正在委托贵州大学专家编制中。第四批项目共4个(岑巩县杂稻制种标准化示范区、从江县椪柑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黎平县茶叶基地建设标准化示范区、施秉太子参种植标准化示范区)正在启动中。
五、积极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县、市)”创建活动。该局积极为麻江县申报“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做了大量工作,在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以及各级质监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国家认监委的现场评审和考核,麻江县获得2012年国家有机(蓝莓)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称号,填补了贵州省空白。
经过近年来大力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力促进了黔东南产业转型升级。镇远、西江旅游服务水平、知名度不断提升,从江香猪、三穗鸭、太子参产生良好的知名品牌效应,麻江蓝莓、榕江蔬菜实行产业化升级,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麻江蓝莓栽培标准化示范区”,麻江县蓝莓总产量由600吨增加到3200吨,总产值由3000万元增加到1.28亿元,解决了当地3000多人就业,受益农户达1000余户。目前已有育苗单位和企业3户,在建加工企业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3个,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26户。“榕江蔬菜(菜心、芥蓝)栽培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区基地年均吸收农民就业230多人,年人均收入2.4万元,直接增加农民收入500多万元。种植面积由原来的2200亩扩张到5000亩,亩产量由2600公斤增加到了3300公斤,年产量由6600吨增加到16500吨,产值由8580万元增加到160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1000多户农户实施标准化种植,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1920万元,辐射带动种植、养殖农户4000多户,年均增收近亿元。(黔东南州质监局 蒋文周)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