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推荐:用民族文化符号给城市“穿衣戴帽”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5-05 12:52:19  来源:中国民族报  

用民族文化符号给城市“穿衣戴帽”

用民族文化符号给城市“穿衣戴帽”
 
  城市建设融入民族元素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侗族聚居的地区,被誉为“世界苗侗文化遗产保留核心地”,这里的苗族、侗族传统建筑文化底蕴深厚,构造精美复杂的苗族吊脚楼、侗族鼓楼花桥,整个建筑以不用一钉一铆而闻名于世。

  苗族的吊脚楼大多于半山腰与偏坡间修建,纯木质结构。据了解,修建吊脚木楼是十分讲究的,有修成四角天井式或三方联立式,自成天井口格局,一般的吊脚木楼,有四排三间或五排四间,各间宽敞,人居舒适。

  黔东南州是著名的“杉木之乡”,据当地人介绍,早些时候的侗寨,其建筑全是纯杉木结构,木皮盖顶、木柱立架、木枋作梁、木板为壁,不用一瓦一砖,门、窗、廊、栏等雕刻精美至极。不用一钉一铆,宏伟壮观的侗族鼓楼、风雨桥,造型也十分美观,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建筑艺术的精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和“传统建筑园地里的奇葩”。

  记者在黔东南州首府凯里市看到日益增多的民族特色建筑,如:苗族美人靠式木质坐椅的公交车站,鼓楼、花桥、吊脚楼组成的民族体育场等等,使凯里的城市建设呈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

  向同明是黔东南州文化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他对记者说:“凯里市和雷山县率先将黔东南民族传统建筑的文化元素、建筑符号,运用到钢筋混凝土建筑中,形成独具黔东南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建筑。事实上,除此之外还有剑河、天柱、锦屏、从江、黎平、榕江等县也有不同形式的运用。

  存在注重建筑装饰、忽视建筑结构现象

  近年来,黔东南州在弘扬民族文化上做出了不少成绩,特别是城市建设中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王金元是凯里学院人文学院从事民族文化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在谈及黔东南州成功的经验时,他对记者说:“黔东南州充分吸纳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把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建筑装饰中,充分体现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如千户苗寨吊脚楼,水上粮仓——新桥苗寨,凯里民族体育馆,城镇公交站台等。除此之外,黔东南州的城市建设还注重点线面的结合,即:从小处着眼,小到每盏灯的设计都体现少数民族特色,每条街都展示少数民族风采,注重整体布局,整个城镇、景区建设都充满民族风情。”

  在向同明看来,凯里市区和雷山城区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主要是借用各民族的建筑文化元素,运用于屋顶、挑檐等方面建筑结构上打造。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装饰侧重于内部结构的装饰,而木结构的民族建筑则侧重于外部结构的装饰。

  当前中国各地千篇一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冲击了民族地区民族建筑的发展,好在黔东南州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意识到现代建筑对传统建筑的冲击,在城镇规划中,将民族建筑的文化符号、文化元素运用到现代建筑中来,使民族建筑文化得到弱小的传承。所以,凯里和雷山等地形成的新式的民族建筑,只是装饰文化上的民族建筑的发展,而非建筑结构上的发展。

  据向同明介绍,黔东南境内的凯里、雷山、从江、天柱、锦屏等县市的民居“穿衣戴帽”工程和风雨桥、鼓楼等建筑的兴建均为黎平侗人古建筑公司承建,其匠师均为黎平县人,现在这些匠师已经越来越少了。

  由此可以看出,经过这些年的努力,黔东南州城市的建筑中十分注重融合民族元素,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应当看到,黔东南州的城市民族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注重建筑装饰、忽视建筑结构的现象,而且懂得民族建筑的人才也越来越少。

  以政策和资金投入助推城市特色文化

  “建筑材料基本为钢筋、水泥、玻璃等,再加上现代化施工技术有模块化特点,许多建筑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造价成本,通过简单拼装复制而成。”针对当前城市建设出现的“千城一面”现象,黔东南州城乡规划局局长吴春说,“忽视对传统历史文化传承和保护,城市建设缺少科学规划,导致城市面貌正急速走向趋同。”

  为了切实推进黔东南州城市特色建设,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07年11月20日下发了《关于加强黔东南州城市特色规划设计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黔东南州各市县(区)要充分依托本地的原生态人文资源,规划建设一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既相互差异又相互协调的民族原生态文化街区、文化广场、文化建筑、文化雕塑,赋予全州城市鲜明的原生态民族文化个性。

  同时,该州还提出坚持以凯里市为中心,以施秉县、镇远县、黄平县、雷山县和黎平县、榕江县、锦屏县、从江县为两翼,以重点小城镇为延伸,构筑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和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旅游小城镇体系。

  据了解,黔东南州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房屋补贴政策,如:在旧房补贴方面,对寨内吊脚楼全体进行评定,对符合风貌且保存完整的农户,给予现金鼓励,即门票收入中15%~30%要返还百姓,作为民族文化保护补助费,最多可补助2000元/年。在危房改造方面,政府每年批一个名额,农户自行申请危房补助,上交图纸,先交村审批,再交至管理局,再交至城市规划委员会,由政府组织人员进行考察、评定、审核,房高、体量大小等,需符合要求。评出的一级危房补助10000元,二级危房补助8000元,三级危房5000元。对新建房的补贴,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按级别补助,分为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四个等级,符合要求的建筑补助2000-3000元/年。

  黔东南州从2007年开始出台五条措施打造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城镇和村寨。其中第一、二条措施指出:提高对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建筑艺术的认同感,系统地提炼出公认度高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建筑元素符号予以推行,在城镇开发建设中,通过“穿衣戴帽”等民族文化改造工程推进实施;在城市中引入苗侗民族特有的社区居住模式,加强城市配套设施如芦笙堂、鼓楼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把民族文化的各种要素有机地融合进城市的建筑群落中,促进人与人之间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团结,构架各民族兼容并蓄、亲和共处的人文环境。

  据介绍,凯里市作为我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从2005年起,凯里市要求所有新建项目在规划时就必须体现苗侗建筑文化符号,否则规划部门不予审批。

  据了解,为在城市建设中体现民族味,黔东南州和凯里市两级政府,近年来已投资上亿元,先后建成了在全国独一无二的苗侗建筑风格的民族体育场、大阁山公园苗族建筑群、苗侗风格的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等,这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公共建筑,已成为贵州东线颇受欢迎的民族风情旅游新景观。

  2000年至2009年,雷山县城镇化建设累计投入资金5.78亿元,完成新区开发建设和旧城改造,建筑独具特色,城镇品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民族文化旅游特色城镇的发展格局。

  黔东南州民族建筑更应当注重建筑的空间结构

  据介绍,德国希尔登市市长岗特尔·希布率三位专家曾经到黔东南州考察公务员培训与管理、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时,对黔东南的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说,在世界上很难找到像黔东南这样的土地,这样的原生态品质,希望黔东南一定保护好这块热土,保护好这里的民族文化,让她为世界永远闪烁着原生、古朴的光芒。

  向同明告诉记者,建筑主要包括建筑结构、建筑装饰。建筑结构即建筑物的整体构架规模、形状,它还影响到建筑内部格局的形态;建筑装饰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符号,也决定着建筑的风格特征,建筑装饰包括内部装饰和外部装饰两大部分。

  向同明认为,凯里和雷山等地形成的新式民族建筑,只是装饰文化上的民族建筑的发展,而非建筑结构上的发展,保护民族建筑,不仅要保护其建筑本身结构,更要注重保护建筑的周围环境、空间结构和建筑形态。

  王金元认为,未来黔东南州城市建筑凸显民族文化元素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可以在加大宣传力度、重点打造特色街道、整合资源等方面继续下功夫。

  加大宣传力度,使打造民族建筑与创建旅游城市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对传统民居实施整体保护,而不是单个建筑保护。城市修建方案在街道宽度、楼层高度、装修设计方面,一定要与周围建筑环境和生态环境协调,体现当地特色,不可贸然施工。

  重点打造的特色街道要突出规划设计,将打造民族特色建筑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城乡建设之中。在设计方案上,要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吸收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突出地方特色。建成后的街道,以民族饮食文化为龙头,以民族服饰文化为依托,以休闲娱乐为消费主体,充分满足游客“体验式消费”的需求,将会极大提高城市旅游的综合接待能力。

  为了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力量和资源,形成任务共担、同创共建、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工作格局,就应当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争取国家有关民族、旅游、农业、新农村建设等政策的倾斜和支持,做到文化、旅游、农业等项目做在一块、设施建在一处、活动连在一起,以解决单个项目投入不足的问题。(林文君)

责任编辑:金娅【收藏】
上一篇:发展乡村旅游 建设美丽肇兴——贵州省2013“社科理论走基层”活动在黎平县肇兴镇举行
下一篇:七旬老人遭野狗咬伤 徒步20公里进城寻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