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美好的剑河
2012年,剑河县力争生产总值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10%,第二产业增长38.1%,第三产业增长18.6%;财政总收入力争实现2.7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完成25亿元,其中纳入州考核投资额为1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左右;城镇新增就业2000人左右。
利用湖区发展网箱养鱼,从事网箱养鱼共有300多户,总面积450亩多,年产量4000吨以上(孙亚光摄)
突出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1亿元以上;工业园区和产业项目完成投资7亿元以上;城镇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7亿元;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力争完成投资1.5亿元以上,加上50万元以下的投资项目,力争投资总量超过25亿元。一是加大重点项目实施力度。二是加快形成投资多元格局。三是全面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四是大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加快工业发展。今年按国家统计局标准20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要明显加快,力争实现倍增。一是充分挖掘现有工业企业增产潜力。二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能力建设。三是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
年产40万立方米板材项目落户剑河(孙亚光摄)
做好城市扩容。深入推进以县城为中心的城镇扩容,全面完成城西路网、清水江大桥、清水江景观防洪堤和滨江大道建设,实施仰阿莎大道向东延伸工程,启动第二座清水江大桥规划建设工作。加快县城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大县城商品房开发力度,开发城西片区商住楼和革东老集镇商住楼。启动城中村改造工作,完成革东镇革东寨村的改造任务。继续推进县城亮化工程,完善和改造城区房屋立面,丰富建筑民族文化元素,建立县城亮化管理长效机制。加大市政设施建设和维护力度,深入开展以城镇为重点的“整脏治乱”活动,实施县城精细化管理,开工建设县城城市管道天然气利用项目,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品位。继续深化以户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改革,吸引农村人口和外来人口向城镇转移。按照园城结合、功能互补新思路,重点推进温泉、屯州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剑河经济走廊。推进“麻栗——温泉——岑松”城市主干道建设,完成校场坝至高速路口、汽车站至大树脚城市主干道建设。争取将高速公路出口移至县城以西麻栗一带建设。实施库区集镇垃圾和污水处理工程,全面完成柳川集镇和革东集镇迁建任务,建成磻溪、观么行政办公楼。继续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完成106个行政村村庄规划。加快风情小镇和特色村寨建设,整合项目和建设资金,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抓好1个“风情小镇”和2个“特色村寨”建设。同时,继续以高速公路沿线、320国道沿线,县城周边、园区周边、景区周边为重点,强力推进农村风貌整治,实行整村推进。
已开工建设的“十二五”规划项目——剑河县城民族风情街(修建性详细透视图)(县建设局提供)
打造旅游文化。力争到县旅游人数达146.5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56亿元以上,分别增长50%以上;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旅游服务设施得到显著改善,景区景点建设实现新的突破。
总投资180余万元的新县城“亮丽工程”已初具雏形,如今一片华灯流彩溢满全城。(孙亚光摄)
培植特色农业。今年农业增加值确保增长10%,实现减贫6000人,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单位面积的产出率有较大幅度提高。一是抓粮食生产。完成粮食种植面积34万亩,推广种植“超级稻”1.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6万吨左右。二是抓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符合剑河实际的农业产业化建设,集中精力狠抓钩藤种植、渔业养殖、薄壳核桃三大产业。三是抓耕地保护。加大耕地利用保护力度,实施占补平衡,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实现新增耕地10000亩以上。四是抓农村就业。完成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2万人,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5000人,使380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五是抓村庄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六是抓扶贫攻坚。抢抓省州对剑河集团帮扶机遇,着力实施现代农业扶贫、林业产业化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生态移民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创业就业扶贫以及农村消防安居减灾扶贫“六大扶贫工程”。抓紧完成生态移民规划编制工作,争取完成2000人以上生态移民任务。
实施“一带、一点、六基地”,大力发展“剑白香猪”养殖业。(孙亚光摄)
特色果品——观么冬桃(观么乡提供)
实施城区加油站至温泉景区沿线房屋立面改造工程,改造面积11万平方米,目前工程已接近尾声。(孙亚光摄)
改善社会民生。一是努力扩大社会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0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20人,招考录用高校毕业生160名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二是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率,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综合参合率60%以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完成年度农村危房改造和棚户区改造任务,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570套,继续增加投入实施农村房屋灾害性保险,力争新建、改扩建农村敬老院2个。着力实施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程,2012年将村干部报酬提高到每人每月500元,以后视财力情况逐年递增;全面实施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适当提高干部职工住房增量补贴和津补贴。三是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四是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确保人均基本公共服务经费达到25元;巩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建设县卫生监督机构业务用房,力争建设1个农村卫生急救中心,新建或改扩建3个村级计生服务室。稳定低生育水平,扎实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完成太拥乡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站业务用房建设。五是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图文均由剑河县委宣传部提供)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