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1日黔东南州质监局组织召开全州质监系统工业企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工作宣贯动员会以来,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模式逐渐在全州推开,以加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后续监管,进一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保障能力,确保产品质量持续稳定合格。
根据要求,工业企业的产品质量分类监管将实施“产品分级、企业分类、监管分等”的监管模式,全州生产许可证企业将按照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的保障能力和实现程度,分为AA、A、B、C共四个类别,按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程度,将工业产品划分为Ⅰ级(高风险)、Ⅱ级(较高风险)、Ⅲ级(一般风险)三个等级。根据分类和分级,质监部门将针对不同类别的企业和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分别实施信用监管、责任监管、常态监管和加严监管等差异化监管方式,实现针对性安全监管,全面提高监管有效性。
凯里市质监局目前已完成辖区内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分类工作。依照《获证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判定原则》,对24家生产企业进行了定级,其中A类4家、B类13家、C类7家。
雷山县质监局出动执法人员6人次,对全县2家获证企业进行检查,经过对获证企业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管理体系、技术人员等方面的检查建设情况,对这2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进行了产品质量分类监管判定,结果这2家企业均符合责任监管,A类,风险程度为Ⅱ级。
锦屏县质监局对该县3家获证企业基本情况开展摸底调查,定为A类企业,风险等级I级2家,Ⅱ级1家。3家企业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的情况和实现程度基本符合要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进货以及销售台账记录、企业人员参加培训记录等方面记录得不够完善。
目前,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工作正在全州全面开展,随着分类监管工作模式的推行,进一步掌握辖区内获证企业实际生产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监管方式,强化质量监管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提升了对企业的监管效能。(黔东南州质监局)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