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风雨中前行 云端上的学校 两个人的坚守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07-29 10:39:13  来源:湘潭在线  


  ■鱼寨小学位于贵州凯里海拔1280米的大山顶上

  ■为了让苗寨孩子接受教育,皮应石、吴秀成两位老师已在这里坚守了28年

  一点浅浅的相思也能让漂泊异乡的游子热泪盈眶。7月23日12点20分,周铁强、李姝婷、陈秀梅三人坐上了前往贵州凯里的快巴。上车没多久,两个丫头就睡着了,而此时周铁强却若有所思地望着窗外。他说,有种神秘的感觉在暗示自己,“这儿将会出现一位最美的支教老师”。

  风雨中前行

  不凑巧,到达凯里时天又下起了滂沱大雨。雨点敲击着车窗,这让周铁强不由地揪紧了心,“今晚能否顺利入山,还是个未知数。”

  事实证明,周铁强的担心并不多余。盘山路上,不断有滑坡、泥石流等现象发生,开车的司机几次停车熄火,等待险情排除。

  云端上的学校

  原计划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因暴雨足足耗费了成倍的时间。

  有惊无险,周铁强一行人踏着夜色走进了三棵树镇鱼寨小学。周铁强将当地热心居民提供的两个床位让给了两个女生,自己在教室的课桌上趴了一晚。

  鱼寨小学这座与云端相接的学校,位于凯里市巴拉河下游与台江县交界的大山顶上,海拔1280米,是凯里最边远的苗寨小学。

  和一般的小学不同,这所学校只有二、四、六三个年级,至今仍采用着隔年招生的模式。

  7月24日,周铁强一行人背着前期准备的物资到教室。“我们这儿太苦太穷了,不会有人愿意过来。”说这话的,是学校的现任校长——皮应石,他和另一位名叫吴秀成的老师共同支起了山区孩子求知的大门。28年来,两人恪尽职守,不离不弃,深受乡亲们尊敬。

  两个人的坚守

  7月25日傍晚,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三位客人,皮校长一家特意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晚宴上,皮校长还为年轻人表演了节目,场面好不热闹。

  皮校长对周铁强说,山里的孩子上学不容易,以前他们每天包着窝窝头步行20多里山路去寨外的南高小学,可到头来却是走路的时间多,读书的时间少,一天两头黑。”

  谈话一直持续到深夜,与皮校长告别后,三位年轻人回到了各自住处为第二天的活动做着准备。

  第二天,三个年轻人和鱼寨小学的孩子们见了第一次面。见面会上,周铁强、李姝婷还结识了一位带京腔、长相甜美文静的女孩——李梦奇。这个北京女孩在高二时就只身前往青海山区参与支教活动,期间定点支援了三所小学的贫困学生,支教活动已坚持了四年之久,这次是专程来鱼寨小学回访“免费午餐”的落实情况。

  通过李梦奇,周铁强了解到皮应石、吴秀成这些年在鱼寨小学的情况。

  1984年7月,皮应石、吴秀成高中毕业,是当时寨内拥有最高学历的青年,两人放弃了外出深造的机会,选择留守,着手建立鱼寨小学。他们多次回家做父母的思想工作,最后腾出了自家的堂屋来做教室,后来又挨家挨户地动员村民捐献木板、投工投劳加入到学校的建设中。

  每逢开学,为了让孩子们用到新课本,两位教师从二十多公里外,肩挑手提把新书搬回学校。课本弄回来后,两人还得挨家挨户做动员工作,生怕落下一名学龄儿童。

  鱼寨小学地处山区,当地经济十分落后,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两位教师是能免则免,不能免的部分学杂费用就自己来垫付。用皮校长的话来说,就是“宁愿自己没吃没穿,也不能让这里的孩子失去学习的机会。”

  周铁强告诉我们,他是流着泪听完了两个老师的故事。
 

责任编辑:tangyunfang【收藏】
上一篇:雨水充沛挂果实 金秋梨远销湘桂等地(图)
下一篇:贵州多姿魅力全景展现 "多彩贵州"放彩美利坚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