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潘通林:用灵魂代课的农民教师23年的如歌岁月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09-06-18 16:39:48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潘通林:用灵魂代课的农民教师23年的如歌岁月

农民教师潘通林

    本港讯 (资料提供:杨昌林 杨遵华  整理:张奎 杨骥)有一位农民教师领着微乎其微的工资却在深山的小学中代课23年,为了学生他不惜牺牲两个儿子的学业,他用自己的爱心甚至灵魂让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这位普通的农民教师名叫潘通林。 

初上讲坛 捣蛋班级力取“开门红”

    1986年9月,潘通林高考落榜后,因三穗县桐林镇中学缺乏教师,他受邀请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台,走上了代课之路,这一代就是二十三年。

    在潘通林所接任的第一个班级中,有一名在全校出了名的“捣蛋鬼”,通常在上课时间在外面游逛,把校长和老师的批评当“点心”,越是有人注意越猖狂。潘通林接任后,许多教师都暗地为他捏了一把汗,但潘通林另觅它途,走一条别人难以想象的跋涉之路:他从关心这孩子的一举一动做起,嘘寒问暖,为的只是让这名学生感到他的关心。有一次,天空飘着大雪,这名调皮的学生病倒在家里无法上学。潘通林知道后,立刻用微薄的工资买来药品,冒着严寒翻山越岭赶往学生家。当他踏进学生家门时,家长也惊呆了——原来,潘通林的头发和眉毛结冰了,衣服也成了铁铠甲。

     潘通林的这次送药,促进了这名学生改变:他不再旷课逛街了,学习也更加努力刻苦了。在这名学生的带动下,全班学习气氛浓厚,在当年的期末考试上,该班名列全镇第一,这也是潘通林所教班级参加的首次期末考试。

 不择沃土  乡下小学里赤金自闪光

     1994年,由于教师队伍的不断补充,潘通林被调到更缺乏教师的桐林镇坦洞小学任教。许多人为他鸣不平:“你教得这么好,都把你调了,从中学教学骨干调下山旮旯小学去当娃娃头,你真算颠倒到头了。” 潘通林总是笑着说:“哪里都是教书,中学小学不都一样是教我们家乡的孩子?”

     坦洞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文化氛围淡薄。乡下的孩子,上山砍柴割草是好手,放牛挖土是能手,可书本拿在手上却很“烫手”,多半孩子是玩耍中学点夹生半熟的新知识。家长们都把学校当成孩子们“肇”的地方(肇:苗语是玩的意思),并不寄望孩子能在学校学到什么。刚入校的潘通林陷入了困境。

     潘通林认识到,要改变学生的面貌,首先要改变家长对学校的态度。他不断地家访,探访学生家庭的疾苦,传送教师的真情。通过家长了解学生的喜好,找准学生闪光点,并与学生交朋友。之后,家长改变了对学校的态度,全力地支持学校的教学工作;学生们把老师当作朋友,由热爱老师进而逐渐形成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有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和谐的师生关系,潘通林便放手于教学了:学生不会做作业,他不厌其烦手把手教;学生基础差,他利用早晚时间或节假日进行补课……功夫不负苦心人,潘通林所教的班级期末统考成绩再次名列全镇名列榜首,并受到了三穗县政府、县教育局的表彰。

 爱的奉献  为了孩子他请缨赴深山

     绞强小学坐落在三穗县桐林镇的深山中,交通阻塞,从学校到桐林镇需要翻山越岭步行几小时,公办教师都不愿调入这所深山小学,师资严重缺乏。在坦洞小学仅工作了一年的潘通林,于1995年9月主动请缨调入该校任教。

     来到绞强小学不久,他的两个儿子上了中学。但为了便于教学,他毅然把妻子带到学校,给自己及边远学生义务煮饭,并参与学校管理工作,二人俨然当起准夫妻老师来了。此后,夫妻二人经常翻山越岭去走访,发动学生上早课,甚至还把“教”送到学生家里。为了加强学生学习,他在这深山老林中上起了晚自习,每当晚上停电,他就自己掏钱买蜡烛点着让学生学习。

     为了让所有孩子都能读上书,潘通林走村串寨搞家访,谁家困难他去谁家,还傻呼呼地把自己仅有的用于家庭生活开支用的百余元代课工资贴进去:学生杨宗琼由于两个哥哥上大学,父母久病在床,已到无力上学的境地,他拿出30元给她交了学费,让她重返校园安心学习,并经常到杨宗琼家走访,为她解决生计问题;学生杨红,父亲去世,母改嫁,自己跟75岁的爷爷生活,哪有钱叫学费上课?潘通林拿出钱,包了她的学费和学习用品……每当有学生生病,他还上山采草药煨给学生吃。1999年,绞强小学大面积患流感,他用他的草药治愈了全校48名学生。

     因工资收入微薄,再拿出钱去帮助学生,他自己的两个儿子再也读不起书。妻子多年来的积怨终于火山爆发:“就是你这个没出息的死人,怕死打工,就是去挑砖也不会一个月那150块钱,现在好了,两个这么小就被你逼去打工,你心甘了。离婚!跟你这样的人过日子一辈子窝囊。” 潘通林陷入了沉思:出去打工,放不下心爱的学生,不去打工,自己确实对不住妻儿,欠他们娘仨的太多了……

     就在潘通林举棋不定的时候,大儿子的一句话让她重新抖擞了精神:“你就放心去教书吧!我和弟弟打工也能行!” 潘通林想了想,也没有其他办法就同意了。“由他们打工去吧!怎么也不能亏了学生,辜负了把孩子交给我的家长。”采访的时候潘通林对我如是说。

     2007年9月,三穗县开始清理代课教师,所剩无几。三穗教育局考虑到潘通林的工作能力较强,是全镇有名的教学骨干,有意留其任教,但没有权利涨其代课工资。潘通林以平常心接受上级决定,至今仍在绞强小学任教。潘通林说:“只要孩子们需要、领导对我信任就够了,钱多钱少算不了什么。”

 岁月如歌  23年来教学成果丰硕

     在潘通林的艰苦工作,23年来,他所教育过的学生中出了10余名大学生,如今分散在黔东南州各地工作。潘通林获得地方到省级共100多个奖项,笔者看到,潘通林曾被贵州省教育厅评为贵州省边远山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

     “百花丛中血汗洒,平苦终身他无求,三尺圣地勤耕耘,文明道路遍开花。” 何旭鹏的诗歌正是潘通林的真实写照。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州民族中等职校备战全省技能大赛取得好成绩
下一篇:黔东南州2009年中考实行网上评卷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