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讯 (特约记者 唐光新)日前,中国科协、财政部下发了《关于表彰2009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带头人的决定》,黔东南州少数民族科普宣传队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受到了表彰。
黔东南自治州少数民族科普宣传队自2006年以来,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16个县市206个乡镇1548个村,开展科普宣传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全民科学素质做出了积极贡献。
科普宣传队充分利用民族节日开展科普宣传,2006年以来,在凯里“国际芦笙节”、雷山苗年节、鼓藏节,台江的姊妹节,从江椪柑节、花炮节,镇远、台江龙船节等节日期间,科普宣传队深入乡镇、社区,开展科普宣传咨询活动。同时,科普宣传队还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为契机,组织科技、卫生、农业气象等部门的专家深入城乡开展“科普一条街”活动,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健康生活、反对迷信、合理消费等知识。2006年至今,共开展“科普一条街”活动60多场,科普活动行程达2万公里。
用民族语言传播科技知识,是科普宣传队的有效宣传手段。宣传队积极争取国家、省、州科协的支持,组织苗语、侗语语言专家进行配音,制作完成了45套24个篇目的苗、侗语科技光盘。使不通晓汉语的苗、侗族同胞学会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为此,科普宣传队积极探索科技兴农新途径。一是狠抓农村适用技术培训,2006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261多期、培训农民8万余人次。二是突出重点,抓好示范带动。2006年以来,科普宣传队着力抓好科普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目前全州已建有科普示范基地126个。麻江县红蒜科普示范基地推广种植的红蒜,一亩比常规农作物种植多增收2000多元,在这个示范基地的带动下,全州红蒜种植由一个村辐射到全州7个县(市),种植面积由最初的20亩扩大到2007年的全州10多万亩。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