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网北京12月3日消息 今天上午,贵州省黔东南州发来州委书记廖少华对人民网网友留言的最新回复,对网友询问扶贫资金申请等5项问题留言进行回应。
【网民留言】
廖书记,你好。我是镇远县羊场镇岩脚行政村的村民,在外打工多年,现想回家创业,创业资金不足,想申请创业扶贫资金,需要什么条件?到什么地方去申请?
回复意见:
对你回家创业的想法很好,我们将根据你的创业项目情况进行支持。请将你的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将责成有关部门与你联系,按相关金融政策对你进行帮助。另外,你也可到镇远县扶贫办咨询(咨询电话:0855-5725624)。
【网民留言】
黔东南的特岗教师的工资仍没有发,都好几个月了。
回复意见:
2009年,我州共招聘“特岗计划”教师385名,其中国家“特岗计划”教师216名、县级“特岗计划”教师169名。按省有关文件规定,国家“特岗计划”招聘的教师,聘用期内三年的工资支出,由中央财政负担,三年后考核合格且自愿留任的,由县级财政负担;县级“特岗计划”招聘的教师,工资由县级财政负担。国家“特岗计划”教师由中央财政下达专项资金,按国家“特岗计划”人均工资支出补助标准,与县级财政据实结算。目前,特岗教师工资没有发的原因;一是国家“特岗计划”教师工资,教育部还没有下拨资金到省,省已向国家教育部写了下拨“特岗计划”教师工资的请示;二是县级“特岗计划”教师工资,目前部分县正在下拨给教育局。为解决“特岗计划”教师的困难,州教育局已经下发通知给今年有招聘“特岗计划”教师的九个县教育局,要求聘用单位先给“特岗计划”教师垫付基本生活费。
【网民留言】
看到廖书记能如此认真对待网友留言,我作为一名黔东南人深感骄傲。如果我们的许多领导也能如此关心职工,关心老百姓就好了。请廖书记保重身体!
回复意见:
谢谢你关注我回复网民留言工作!希望你继续关注并给予支持。
【网民留言】
廖书记:一、前几个月州委行政科征求13栋砖木结构危房住户意见,将请求拆迁改造的报告上报州委办,不知为何至今无下文?二、原拟拆迁改造州委大院的方案存在问题,据说主要是限制开发商销售给干部职工的售价,故无开发商愿干不赚钱的活。其实拆迁改造州委大院,补平方干部职工已可坐赚10来万元,没必要限开发商的售价。请将拆迁改造州委大院的事推向市场,我们住户同意。
回复意见:
你反映的州委大院改造问题,目前正在编制规划,待规划完成后,再研究开发方案。州委大院改造涉及大多数干部职工的利益,州委办将尽可能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需要得到大家的支持。为此,请你直接到州委办行政科反映意见,或向州委分管副秘书长反映意见。
【网民留言】
廖书记:9月1日你回复的天柱县远口大样公路扩宽修建一事。我向群众反映不同意回复意见。因为新修的路面比原来的路面还差了,铺的石头不是机器打过的。是大石头铺的,你知道吗,去年回家过年这里面开小车无法进去,都是从客乡村包路去的,几个班车无法只有加价,群众反映强热。为什么镇政府及村干无权过问就草率验收合格,你了解原因吗?你深入基层了吗?他说他还有理了。群众不满意,有这样的领导为群众办好事吗?
回复意见:
你反映的问题,州委督查室、州交通局、天柱县委督查室组成联合督查组到远口至大样公路现场进行了实地调查,走访了沿途村寨的村干和群众。①关于公路建设情况。远口至大样公路全长22.5公里,包括一条主线和4条支线,其中主线远口至大样村快团组13.8公里,4条支线共8.7公里。经州交通局技术人员现场验勘和查阅相关工程材料,该路路基平均宽度6.5米,路面平均宽度4.5米,符合《贵州省农村公路建设标准》要求,达到州交通局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工程质量监督标准,项目资金使用到位,资金使用得当。②关于“新修的路面比原来路面还差,铺的石头不是机器打过的,是大石头铺的”的问题。因该路属通村公路,主要依靠受益村民自建自养,国家给予一定补助资金,目前国家对通村公路补助较低,2008年全州通村公路统一标准仅为7万元/公里。如采用机制砂铺路,仅购砂一项就需4万元/公里,靠国家投入无法满足用机制砂铺路的要求,为减轻当地群众负担,只能就地取材采用自然山砂铺路。至于你反映去年回家过年小车无法通行问题,是因为当时该工程正在施工修建,路况较差,导致小车无法通行,现该工程已竣工验收,路面已达到通村公路标准,实现了车辆通行。③关于“几个班车无法只有加价,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因远口至大样公路属通村公路,目前还不具备开通客运车辆的条件,个别客车有时在该线路营运属非法营运,我们将督促运管部门进行严肃查处。④关于“为什么镇政府及村干无权过问就草率验收合格”的问题。该项目在建设中,得到当地政府和村干的关心和支持,并接受当地政府和村干的监督。在工程中期验收时征求了远口政府和村干的意见,在10月10日竣工验收时,县交通局、远口镇政府和该公路沿途各村的村干对该公路进行了验收。如你仍有凝问,请留下具体联系方式,我将安排人员与你联系具体答复。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