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智慧教育展位
在创新科技的驱动下,智慧教育也在由初级阶段向未来迈进,新东方不断加大在该领域的投入,围绕“科技+教育”这条主线,智慧教育在多个领域探索整合,不断“破圈”和重构边界。目前,已经形成科技教育、智慧教学、数字内容、产教融合四大板块,从课堂到课后,从校内到校外,从线上到线下,全面覆盖K16阶段科教、普教、职教业务的布局,累计服务学校园所逾万家,受益学生超百万。
得益于百万师生的选择和信赖以及新东方30年深耕教育行业的积淀,新东方智慧教育在持续为教育“主阵地”提供一站式赋能服务的过程中不断迭代、升级,将思考落地,将经验转化,在教育强国建设进入蓄势突破、全面跃升的关键重要阶段,为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答案”。
持续为产品做“加法”
“加”体现在多个维度,比如“科学探索+智能科技+航天科技”三大系列教育产品,以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的全学龄段科技教育整体解决方案,其中,体系化的课程设置和体系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此次参展的一大亮点。如某区域负责人所说,“几乎很少有其它企业像新东方一样,把一条产品线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全部码齐。”而且,不仅是“码齐”,更是基于学生的认知背景、认知规律,依据课标设定的四维目标设计阶梯式课程,将每一阶段对应的知识、能力以及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落实落细。
航天科技教育产品体系化课程设置
展会上,新东方智慧教育也展出了新近发布的“航天梦想+”系列课程产品,面向7-12岁小学生,通过航天模型制作、天宫课堂的天地实验对比、太空育种和星球探索创意设计等实践,在全面了解航天知识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激发探索兴趣,提升科学素养,并从知识、方法、技能、能力等全维度与中学阶段的航天课程学习进行衔接。
航天梦想+系列课程产品(图上第一排)
还有一些“加法”是用户在产品使用一段时间后才会有较为明显的感受。比如,基于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智能排课功能,新东方借助核心算法、大数据智能模型,让教案平齐、课时均匀、连堂、合班、走班等要求一一满足,排出的课表更加睿智,而且人情味十足。再比如,智慧教辅加入云平台的数字化资源库,前者将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密度直接注入教学系统,服务于一线教学,提升库存容量、资源质量,为精准教学提供更丰富更稳定的支撑。
李杰老师介绍智慧教学解决方案
做实做细“售后”服务
“新东方不做一锤子买卖”,为了让学校能把产品真正用起来、用得好,新东方智慧教育本着“强服务”的理念,在运营服务端不断下硬功夫、“笨”功夫,精心打磨具有新东方特色的智慧教育服务范式。
以科技教育为例,多功能、模块化的科技教育一体化管理平台,给到学校和教师足够的服务支撑——“课程资源”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全内容;“校本课”支持学校自建课程资源库,开展各种教学活动;“课后服务”打通课程资源,一键开启报名、排课、教学、评价等全服务流程……不仅能够满足教师多层次的教学需求,弥补师资短板,更一站式解决了多样化的需求。
小嘉宾体验“智慧工厂”
在科技教育服务的供给方面,新东方还充分利用新的载体,拓展新的渠道,通过送课进校、教师培训、赛事协同,以及定制校内外社团课程、科技节活动、定制化研学支持、公益建设协同等多维服务,让智慧教育在校园真正落地。
面向学校的教育服务具有长周期的属性,对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东方的“托管式”服务,提供全天候响应机制,免除了学校的后顾之忧。新东方为每个合作学校都建立了工作社群,并配备专属的服务人员,24小时全天响应。学校可以随时在群里发起需求,按照工作规范,对接服务人员需要在2小时内响应并分配“工单”,实时跟进需求完成进度。
持续创新=持续发展
在产教融合领域,通过“师资派遣+课程共建+专业共建+课证共生+实习实训”等一系列“加法”,建立高质量产教融合体系,探索校企合作深度赋能的新路径。目前,已经形成“课-证-赛-训-岗-研”完整的职业人才培养就业全链条,在专业大类上广泛覆盖新工科和新文科。
而在数字内容领域,新东方智慧教育发布了以生成式AI为技术底座,自主研发的乾坤白泽图书馆大语言模型。作为一款可在服务、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赋能的图书馆“智慧大脑”,乾坤白泽的发布也意味着新东方打造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探索迈入了新阶段。
展位掠影
展会上,丰富多元的智慧成果证明了智慧教育已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无论是在政策的引导和推动,还是面对行业产业的升级转型,新东方智慧教育始终“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产品、服务、创新三个层面下功夫。下一步,新东方将持续探索智慧教育的新范式、新样态、新生态,加快推动形成更多实践样本,以“大资源”配制创新人才成长所需的“养料”,以长期主义者的态度推动智慧教育在校园真正落地生根。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