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最新!黔东南州入选第二批新时代婚育文化建设试点!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23-05-22 14:15:26  来源: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官网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精神,充分发挥计生协作用,推动新时代婚育文化建设,根据《中国计生协关于申报2023年新时代婚育文化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国计生协办〔2023〕19号)要求,在地方申报和省级遴选推荐基础上,经评估审核,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今年将在河北省邯郸市、广东省广州市、贵州省黔东南州等20个地市开展第二批新时代婚育文化建设试点项目,大力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具体通知如下:
 
中国计生协关于新时代婚育文化建设试点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生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精神,充分发挥计生协作用,推动新时代婚育文化建设,根据《中国计生协关于申报2023年新时代婚育文化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国计生协办〔2023〕19号))要求,在地方申报和省级遴选推荐基础上,经评估审核,中国计生协研究确定河北省邯郸市等20个市为2023年新时代婚育文化建设项目试点(附件1),并继续支持2022年项目试点开展工作(附件2)。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周期及经费
 
  1.项目周期:2023年5月-2024年5月
 
  2.项目经费:中国计生协支持2023年新建试点各12万元,继续支持2022年试点各2万元。各地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项目资金。
 
  二、项目实施要求
 
  1.各试点要高度重视婚育文化建设工作,把项目作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推动建设新时代婚育文化,营造生育友好社会环境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认真组织实施,积极争取当地党政重视和财政支持。成立项目工作组,加强部门联动,积极整合资源,形成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与合力。
 
  2.按照《中国计生协新时代婚育文化建设试点项目方案》有关要求,紧扣婚育文化主题,结合本地实际和群众需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经费预算,并经所在省级计生协审核同意后报中国计生协。
 
  3.深入基层,通过进村入户、定性访谈等方式开展实地调查研究,了解问题与需求。加强工作方式和手段的探索与创新,充分发挥文化的引导和浸润作用,推动宣传与服务的有机融合,开展多形式、深层次的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确保项目取得实效。
 
  4.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认真梳理总结好做法、好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推动计生协婚育文化建设工作在试点地区常态化、系统化。
 
  三、项目管理要求
 
  1.各试点单位要依照中国计生协批准的项目实施方案开展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加强绩效管理,建立工作档案。严格遵守《中国计生协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及有关财务规定,做到专款专用,规范使用项目经费。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如有重大活动和预算调整需经省级计生协同意后,上报中国计生协批准。
 
  2.各试点单位(包括第一、二批试点)于5月26日前将项目实施方案和协议书(附件3、4,一式四份)、11月15日前将半年报告、2024年5月15日前将总结报告(附件5,一式一份)经省级计生协审核盖章后,寄至中国计生协组织宣传部组织宣传处。日常工作进展、经验和成果可投稿至中国计生协微信公众号、官网等进行宣传推广。
 
  3.试点所在省级计生协要加强对项目工作的支持、督促和指导,重视发挥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及时交流和总结经验与做法,推动建立更多省级、市级试点,提升计生协婚育文化建设工作影响力和覆盖面。中国计生协将不定期对试点工作进行调研督导。
 
  4.为便于经验交流,请第二批试点所在省级计生协有关负责同志、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和有关工作人员扫码加入中国计生协婚育文化建设试点项目微信工作群。
 
  联系人:组宣部组宣处孙茜吉哲
 
  电子邮箱:cfpazxc 126.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章胡同9号(邮编:100035)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
 
2023年5月16日


 
责任编辑:杨慧梅【收藏】
上一篇:周末及下周有暴雨来袭!炎热的夏季就要到来了~
下一篇:最后一页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