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是新时代农业科研、科技服务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解决了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据了解,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引导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推广“科技小院”等培养模式,派驻研究生深入农村开展实用技术研究和推广服务工作。
为做好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贵州省科协在中国科协农技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与贵州大学联合,着力打造全省“科技小院”样板,建平台、助振兴、出实绩。
中国农技协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说,“科技小院”之所以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并在全国得到普遍推广,原因在于它实现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的有机结合。
贵州11家科技小院有基础、有产业、有技术,贵州大学作为贵州省首批创建“科技小院”的高校,希望能在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会上,中国农技协副秘书长、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晓林为授牌单位进行题为“建设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的业务培训。详细介绍了科技小院联盟概况,科技小院的创建、发展与成效,建设科技小院的具体问题。
据悉,根据科技小院建设要求,贵州大学将派出专家团队和研究生入驻科技小院,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服务,指导农户增产增收。通过科技小院的建设,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引领科技示范推广、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加速农业产业转型,为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作出科技贡献。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