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勠力同心,总有一份责任,让我们奋力担当,总有一种情怀,让我们感慨万千。长期以来,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结对帮扶黎平县水口镇,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水口与全国同步小康,州人民医院在帮扶过程中献真情、出实招、倾全力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帮扶,先后投入600余万元帮扶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益性岗位安置、走访慰问贫困户、购置帮扶物资设备等,用心用情用力帮扶,近十年来水口镇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州人民医院全院党员干部职工和水口镇四万多名群众的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壮美赞歌。
扶贫干部来了 村民笑了
黎平县水口镇地处黔、桂、湘三省区交界处,全镇37个行政村,总人口42776人,全镇共有28个贫困村,截至目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09户14339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9.37%降至现在的1.07%。近十年来,为帮助水口抓好脱贫攻坚工作,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把帮扶黎平县水口镇列入了重要工作议程,并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院领导班子、院属各党支部书记、行政后勤科室负责人多次到水口镇37个村实地调研,找问题、补短板,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制定具体帮扶工作措施。针对水口镇的基本情况,医院党委提出“院党委+党支部+党员+民主党派”模式,开展片区责任帮扶,院班子成员分别担任水口镇五大片区负责人,通过调研找准适合贫困村的产业发展方向,指导片区整改存在的问题。并派出4名优秀干部扎根基层,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进一步助推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深入开展。
帮扶工作的开展,既靠黎平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和医院党委通过了解村情,取得群众的信任和干部的认可,深入田间地头、挨门逐户地走访群众,通过走访,不仅掌握了全镇的基本情况,更建立了贫困户重点台账,切实掌握他们生活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在对帮扶村基础情况、经济发展现状、群众脱贫愿望等有了深刻的认识后,院党委对下一步扶贫开发规划有了明确的蓝图。
一技傍身 村民们口袋鼓了
“州人民医院出资购买的五百只鸭苗出栏后,自己的分红加上管理费就一万多元,比自己种田的收入翻了几翻。”水口镇东郎村的贫困户石运仁满脸笑容。东郎村11户贫困户以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自己不仅学到了管理经验,也学到了养殖技术,谈起未来的发展,石运仁信心满满。
黎平县水口镇东郎村 村民 石运仁
水口镇东郎村养鸭基地
在水口镇八列村委会茶油产业分红现场,十户贫困户喜笑颜开,73岁的贫困户吴道明一张一张数着手里的现金,“合作社真的分红了,真是太高兴了,感谢党的政策好,感谢州人民医院。”2019年,州人民医院为八列村投入5万元购建造了厂房和机器,开展茶油产业扶贫项目,在村里致富带头人的带领下,八列村茶油产业扶贫项目大获丰收,合作社及时兑现分红承诺。八列村村主任龙德显激动地说:“才生产40天我们十户贫困户就每人分到1000元现金,太感谢州人民医院的大力支持了,不仅打造了带不走的扶贫产业链,还积极鼓励贫困户树立起脱贫的信心。”
水口镇八列村油茶产业分红现场
贫困户吴道明领到分红款
打铁需得自身硬,致富方需产业扶。州人民医院探索帮扶脱贫新路径、新方式、新模式,通过产业示范带动,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内动力,主动参与到产业扶贫项目中来,促进帮扶工作从“输血型”向“造血行”转变,实现“授之以渔”的长久持续发展。经多方调研走访,投入43.8万元打造了岑比村委养殖基地帮扶示范点,牛30头,养殖鸡1100只、鸭800只、鱼85斤、鹅100只,盈利6万元。2019年,州人民医院建立了纪信村养牛场,牛40头,资助种植牧草经费5万元,通过收割牧草增加收入的贫困户就有26户,总收入2万余元。2019年下半年,州人民医院党委投入产业帮扶资金141.7万元,相继建立了东郎村养鸭基地、岩湾村养鸡基地、纪信大棚蔬菜基地,并陆续获得收益。
全面帮扶 村民们收获满满的感动
2018年,州人民医院帮助有意愿建立产业的4个非贫困村及已出列村进行产业帮扶,每村5万元。拿到这笔帮扶款的己立村村主任龙万生多次与医院包片院领导班子沟通,决定利用己立村独特的民族资源——手工织布作为产业来发展。在侗乡依然延续并保留了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手工,家家户户的少数民族妇女都有着精美的手艺,如何将传统的手艺转化成为经济收入,包村负责人一边带领村主任外出学习考察,一边找市场销路,考察下来发现传统手工产品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较高,在经过紧张忙碌的筹备后, 2018年11月,己立村传统手工艺工作室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村里十户贫困户家里的织布能手利用农闲时期不定时到工作室上班,每个月能增收1500左右。己立村主任说:“村里的侗族妇女们既不荒废农活,又能增加收入,还将民族手工技艺发扬传承,目前己立村十户贫困户已脱贫八户,大家都收获了满满的感动。”
水口镇己立村手工织布作坊
“自从州人民医院的伯伯、阿姨们出资给我们修桥后,现在我们上学再也不用担心暴雨了!”归双村准备去镇上中学上学的学生们一边走在今年竣工的漫水桥上,一边高兴地说。归双村第一书记王怿翻出手机拍的老照片,照片中的一幕让人心酸,遇到雨季通往村外的道路被河水冲断,为了防止被冲走,孩子们卷起裤腿,手拉手蹚水过河,随时都有滑落水里的危险。王怿回忆2019年6月恰逢雨季,归双村一村民在拆房子时发生意外,锯子砍伤脖子血流不止,由于大水淹没了道路,村民们只能用床板抬着患者蹚水而过,耽误了时间险些送命。两年时间内,州人民医院还出资修建了纪信村和己立村两座漫水桥,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修桥前村民拍摄的图片
修建完工的漫水桥
此外,州人民医院还投入设定了22个公益性岗位,帮助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群众解决就业问题。水口村村民鲁崇霞的丈夫身体不好,常年在外打零工收入微薄,拖着一对年幼的双胞胎儿子,她无法外出打工,有了这个公益性岗位后,鲁崇霞可以一边带孩子,一边打扫卫生,每个月有了固定收入也能补贴一些家用。“虽然公益性岗位的工资不算高,但对于我这种无法外出挣钱的农村妇女来说,已经是一笔不错的收入了”鲁崇霞说。目前,全镇公益岗位人员已经全部到岗,已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11万元,在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提升了村寨环境卫生可持续性。
水口镇水口村村民 鲁崇霞
2019年,为帮扶水口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帮扶水口镇脱贫攻坚资金共计321.57万元,其中产业帮扶185.11万元,基础设施帮扶资金43.63万元,慰问脱贫攻坚一线干部0.25万元,扶贫物资帮扶50.4万元,慰问贫困群众(含受灾户)0.63万元,援助村级办公设备11.13万元,医疗帮扶3.28万元,公益性岗位开发5.5万元,两不愁三保障补短板14.44万元,村级环境卫生整治3.5万元,教育帮扶资金3.7万元。通过大量的资金帮扶水口镇村级基础设施得以全面改善提升,“授之以渔”的帮扶模式进一步增强了产业扶贫的带富效应,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得以进一步补齐。
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定点帮扶黎平县水口镇以来,在黔东南州委州政府坚强领导下,乘“十九大”的春风,全院党员干部职工在院党委的领导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使水口镇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得到了州委州政府的充分肯定,2019年被评为“全州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情系贫困山区,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将继续用心用情助脱贫,合力携手奔小康!(杨晓涓)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