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公布学生成绩排名的老师要辞职了,他做错了吗?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8-06-04 12:35:05  来源:腾讯网  

  事情的前因后果

  事情的前因后果,要从老师那力透纸背的满腹牢骚中去体会:

  新闻中,老师的辞职信

  这是老师发在群中的“道歉”

  这次老师确实做错了

  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知道,义务教育阶段真的不许搞公开成绩排名了。

  这个规定来自于教育部2017年12月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

  这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有很多重要内容,比如这些:

  “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举办任何形式的入学或升学考试,不以各类竞赛、考级、奖励证书作为学生入学或升学的依据。不得提前招生、提前录取。”

  “实行均衡编班,不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

  而非常重要,非常引人瞩目的是这条:

  “控制考试次数,探索实施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确定考试内容,对相关科目的实验操作考试提出要求。命题应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注重加强对能力的考察。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其实在此之前,在减负指挥棒下,各地就已经纷纷下文,禁止教师以班级公告栏、家长微信群、班级QQ群及其他方式公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成绩及排名了。这次是终于在国家层面作出正式规定。

  从减少考试,到采取“等级加评语”评价,再到不搞考试成绩公开排名,都是坚持教育减负这个大方向的自然结果。

  现在,不公开排名已经是义务教育的管理标准,由不得老师随意执行。

  鲁迅留学日本的时期,是有成绩排名的,在142个同学中,鲁迅名列第68

  不公开排名今天在国际上是普遍现象,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公开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学生只能查询到自己的成绩等级,而不可能看到别人的成绩。

  二是不公开排名,可以防止后进的学生包括家长因排名而受到歧视,产生心理负担,造成伤害。这一点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同样有好处。

  但是看看河南省的教育实际,就能明白老师的怨气和网友的担忧从哪里来

  不公开成绩排名反映的教育理念,实际是不鼓励竞争。

  显然,河南的这位老师和一些网友对此都很不服气。有网友沉痛的说:别逼老师放弃你的孩子。

  众所周知,高考才是教育的真正指挥棒。看看今年各省高考报名情况,就可以明白老师和网友在担心什么。

  河南高考人数常居全国第一,近三年来,河南高考报名人数一直呈稳定上涨趋势。

  今年部分省区高考报名情况

  根据河南省招办通报,2018年河南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总人数98.8万人,较去年增加11.8万人,仍是无可匹敌的全国第一考试大省。

  今年全国高考人数较去年总数增加35万,光是河南考生增加人数就占到三分之一还多。

  由此可见河南高考的竞争激烈程度空前。

  2017年河南省86.58万报名考生中,本科一、二批次共录取新生26.9万多人。

  河南本省,仅有一所“一流高校建设”大学——郑州大学,和一所“一流学科建设”大学——河南大学。因为考生数量庞大,省外高校招录数额有限,分母远远大于分子,也导致了985和211高校的录取率很低。

  前不久,河南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还明确说明:

  “2018年,对于在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不履行志愿约定的失信考生,当批次录取电子档案停止运转;录取后不入学,浪费招生计划资源,损害广大考生的利益,对录取后不入学实际就读等造成招生计划浪费的,2019年再次报名参加高考将限制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量,在实行平行志愿的各批次,允许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不超过2个。考生失信事实将记入其个人诚信档案,在普通高招录取中向高校提供,高校可以作为对考生品德衡量的依据,拒绝录取失信考生。”

  这就是河南学生所面临的实际。在这种情况下,坚持不鼓励竞争的教育,不是“何不食肉糜”?

  回到排名的本质。排名,意味着竞争和正向激励,意味着公平、公正、公开。从历史经验看,排名有利于发现人才,促进良性竞争,培养社会向上的精神。

  压力和焦虑未必都是坏事,也注定是消灭不了的。而不排名,不鼓励竞争的教育却会令人不知不觉地忘记了刻苦学习的必要性。

  减少考试,不搞分分计较这些做法,对于来自弱势家庭的学生可能更不利。因为全面发展的竞争对于他们来说,显然难度更大,公平性本身也难以保证。对于大部分弱势家庭来说,唯有考试,排名才是立身捷径。

  以上这些都是对不排名做法的经典批评,也很可能是老师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应当正确理解教育部要求的精神,政策并不反对成绩排名,而是禁止对排名进行公布,从实施上看,应当可以在保证不侵犯学生隐私的情况下,以适当方式让学生知道自己成绩的位置。


责任编辑:吴如贵【收藏】
上一篇:绍兴女子从国外进口性用品客户反响热烈 但她却悲剧了
下一篇:百度外卖竟吃出避孕套? 当事店铺表示: 可能是气球!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