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拓眼界增强文化自信 设计师助力脱贫攻坚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8-11-27 17:33:02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记者 田应龙)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 教育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第十六期(蜡染)培训在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开班。本次培训邀请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副主任张宝华 ,服装教育家、高级服装设计师、蒋金锐教授、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詹文瑶、黔东南职院特聘教授、贵州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专家杨文斌等业内知名设计师、专家,为来自贵州本地和省外的60名非遗传承人、蜡染从业人员授课,授课专家旁征博引,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到国内外的流行趋势,并引用了大量案例,授课现场座无虚席,广大参训学员反响热烈,收获满满。大家更加坚定了大家投身民族手工艺行业的信心和决心,对于非遗带动广大群众脱贫致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清晰的思路。



 

 

 

 
 

  黔东南学员熊钰香家里几代人都精通刺绣,这次她还特意穿了一件家里四代人做的衣服来参加此次培训,她指着自己身上的衣服说道:“现在母亲身体也不好,能穿她绣的几十年的衣服来参加培训学习真的很高兴,这次培训我初步学会了关于蜡染的技术。”

  据了解熊钰香目前主要从事旅游策划、市内设计、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经过几天的学习,她感道获益匪浅,向记者感慨道:“这次非常感谢我们黔东南职院,他们真的很用心,找到了国内最强的老师、最顶尖的专家来给我们上课,真的很感谢给我们授课的老师,通过这次真的收获很大, 我也想把蜡染和自己的一些产品相结合,做一些文创产品,把它推广出去,宣传我们多彩贵州大美黔东南的文化。”

  来自黔西南望谟县的布依族学员罗仕梦介绍说,布依族也是一个大门族,但是手工艺的东西表现在服饰上比较少,生活上较多一点,同时布依族的蜡染是用毛笔来写的,但是通过这次学习,让她知道蜡染的图案可以用蜡刀来写,很好运用,觉得非常好。

  通过了近期的学习,罗仕梦更进一步的了解黔东南少数民族与黔西南布依族传统手工艺的差异。“通过学习让我脑子里有了很多的图案,回去可以做一些生活上大家都可以接触到的东西(比如衣服,包包,项链之类的),以前做的产品主要市场是在当地销售,主要是本民族的销售为主体,现在我也在不断学习和创新,让产品与现现代生活接轨,让布依族的手工艺产品走出去。”罗仕梦坚定的告诉记者。

  “2018年6月的时候,我们村成立了乡村旅游合作社,增加了就业,带动了村民的经济收入。”雷山县报德村的杨勇对记者说。为了报德村的经济发展,他们走上旅游发展的这条路。同时为了保护传承民间工艺文化,以及传统技艺,他此次来参加培训的目的就是想通过非遗文化魅力,促进旅游发展,让文化与旅游充分融合,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直在做传统草药的吴玉银,对于她来说草药永远跟蜡染、刺绣永远挂不上勾,但是她这次来培训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个人掌握刺绣、蜡染的技术,而是想通过学习之后,结合刺绣、蜡染技艺为自己的草药设计更精致的包装,提升传统草药的产品形象,带动村里面绣娘一起脱贫致富。“我们村里面闲着的绣娘太多了,让他们有事情做,给身边的人创造一些效益,同时也给自己创造效益,一起发展。”吴玉银说。

  据了解,本次培训为期30天,培训内容涵盖了蜡染的材料与工具、传统蜡染图案的文化内涵等近20门课程,200余课时,主要以理论、交流、实操、欣赏为授课方式。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提升传承人群的文化底蕴和现代设计理念的同时,拓宽传承人群的视野,提升其文化素养,提高传承能力,帮助传承人群激发创作潜能,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为非遗传承人带领群众创富,指明了方向,也为黔东南脱贫攻坚贡献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龙庆洋【收藏】
上一篇:我眼中的黔东南交通
下一篇:黔东南高速公路开展2018年至2019年抗凝保通联合应急演练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