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全国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开通 力避暗箱操作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7-11-23 11:50: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23日电,全国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正式开通,并将于2018年底前全面建成。该平台的运行,将促进减刑假释案件办理更加严格规范、公开透明,确保案件结果公平公正,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

  最高人民法院审监庭庭长夏道虎介绍,该平台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工作,提高司法公信力而联合建设的跨部门、跨地区的全国性减刑假释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办案平台。

  平台建设进度如何?

  ——今天开通,2018年底前全面建成

  为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的办理,23日,全国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正式开通。今后,全国减刑假释案件,将全部在这一平台进行办理,实现全面公开。

  夏道虎介绍,信息化办案平台建设的总体要求是2018年底前,全国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全面建成,做到“四个全面”和“四个全覆盖”,即全面互联互通、全面网上办案、全面依法公开、全面智能支撑,实现减刑假释案件全覆盖、办案部门全覆盖、办案人员全覆盖、案件数据全覆盖。

  根据两院一部原定建设时间表,平台建设工作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2017年9月底前,各高级人民法院及减刑假释年办案数在5000件以上的中级人民法院原则上实现与同级检察院、相关刑罚执行机关互联互通;

  ——2017年底前,各相关法院、检察院、刑罚执行机关原则上都必须实现互联互通、网上办案;

  ——2018年底前,全国各相关法院、检察院、刑罚执行机关全面完成信息化办案平台建设各项工作。

  “经过三家共同努力,目前,除个别偏远省份外,多数省份三步并作一步走,提前实现了全面互联互通,并开始推行网上办案。”夏道虎说。

  平台有啥功能?

  ——监狱网上报送、法院网上审理、检察院网上监督……

  夏道虎透露,信息化办案平台建成后,至少具备包括监狱网上报送、法院网上审理、检察院网上监督、多种智能服务在内的主要功能。

  通过该平台,监狱对罪犯的考核奖惩、认罪悔罪等情况可实行网上录入,对减刑假释案件的内部审查以及报请省级监狱管理局审核等均在网上进行,向法院报送案件一律以电子数据形式通过网上进行传输,无需再将纸质卷宗材料移送至法院,既节省了时间和人力,又避免案卷材料在运送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

  此外,法院对减刑假释案件的立案、分案、阅卷、审查、文书起草及审签等活动全部在网上进行,各环节高效运转,审理活动全程留痕,开庭审理可以采用视频方式进行,可以实现网上同步直播,法律文书一律电子签章并通过网上流转送达。

  同时,检察院通过信息化办案平台不仅对内实现减刑假释案件的网上请示、网上流转、网上备案,对罪犯前期改造及监狱报请减刑假释情况进行监督,并在法院办理减刑假释案件时,通过网络提出检察意见或者以视频方式参加庭审,实现全程动态跟踪和实时监督。

  平台意义几何 ?

  ——力促减刑假释案件规范透明 避免暗箱操作

  夏道虎表示,信息化办案平台的建设运行,有利于促进减刑假释案件办理更加严格规范、更加公开透明,同时有利于提高案件的办理质效。

  他解释说,平台利用法律条文自动推送、同类案件处理提示、阶段节点提醒防控等功能有效规范办案人员的自由裁量,统一办案标准,防止在减刑假释环节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案件办理全程留痕,通过对办案节点进行动态、精准管控,严格案件办理程序,避免人为干预影响,还可对相关节点追溯回查,确保案件结果公平公正。

  此外,平台的远程视频庭审功能,不仅使法院、检察院和监狱之间的远距离视频开庭成为可能,还可以对减刑假释案件的庭审过程进行网上直播,将庭审公开从监狱内部延伸到互联网络,实现案件审理依法全程公开、全程接受监督,确保减刑假释案件审理在阳光下进行,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处藏身。

  据介绍,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将继续与检察机关、刑罚执行机关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平台的后续建设和功能完善,强化对平台功能的应用,不断提高案件办理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记者 张尼)

责任编辑:田应龙【收藏】
上一篇:环保部6个区域督查中心更名为区域督察局
下一篇:发改委: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不得操纵市场价格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