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第二届“感动黔东南十大人物”20名候选人出炉网络投票启动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7-12-02 14:19:34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近日,经过评委会初评,第二届“感动黔东南十大人物”20名候选人出炉,网络投票将于12月3日正式启动。

  据悉,“感动黔东南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已经成功举办第一届,旨在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时代精神,在全州努力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今年8月,州文明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第二届“感动黔东南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方案>和<第二届“感动黔东南十大人物”评选办法>的通知》。评选活动共分宣传发动、组织推荐,筛选初评、公众投票,组织评审、宣传表彰三个阶段。8月下旬到10月上旬,全州共收到90人的申报材料。10月下旬,活动评审委员会共评出第二届“感动黔东南十大人物”候选人20名。

  万胜林事迹简介

  万胜林,男,1969年2月生,中共党员,黔东南州司法局凯里经济开发区分局局长。2015年,万胜林同志受组织选派到岑巩县思旸镇岑峰村担任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他满怀“真心和诚心”,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办实事。万胜林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印制成小卡片,分发给每一户群众。当村民群众遇到困难,就会首先想到找万胜林书记帮助解决。思旸籍大学生何某身患尿毒症,急需昂贵的治疗费用,万胜林通过电视倡议募捐和发起网络爱心筹款等方式,为患者筹集治疗费用17万元;岑峰村吴某远嫁云南,夫妻俩因家庭琐事吵架分居长达5年,万胜林经多方努力协调,双方和好如初……万胜林的民情日记本上纪录着他2016年以来,共计走访群众1100多人次、解决困难问题45个、办实事好事230多件,发放法律宣传资料达5400余份,接待来访群众320余人次。村民们都亲切的叫他“暖心书记”。

  万胜林在帮扶工作中,重视产业带动,在岑峰村实施2000亩稻田养鱼项目,建起了县级“稻田养鱼示范点”。他自学相关农业技术,指导村民稻田养鱼,该项目终于喜获丰收,村民增加了收入。

  万胜林经常在村里开展普法活动,把岑峰村建成了全州首个“民主法治示范村”。

  2017年,万胜林荣获黔东南州“最美第一书记”称号。

  王锋事迹简介

  王锋,男,从江县人,1967年7月生,贵州省从江县翠里乡高武小学教师。

  2017年9月1日,从江县翠里乡高武小学开学典礼上,学生们失声痛哭,他们敬爱的王锋老师再也回不来了,他在泥石流灾难中,为抢救面临生命危险的乡亲,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学生们说,王锋老师是个好老师。他所在的教学点多次获得县教育质量奖。2015年王锋被从江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乡亲们说,王锋老师是他们的贴心人。在污挖村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时,他为村里的公益事业出谋献策,利用假期和周末时间积极参加村里的各项建设。滚合村贫困户夏老常,是王锋的脱贫攻坚帮扶户,王锋动员在外打工的夏老常回乡发展养殖业,并制定了产业培育计划。王锋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使村里乡亲痛心不已。

  2017年8月13日凌晨,翠里乡污挖村爆发泥石流,王锋不顾生命危险,奋勇救人,并与村干部组织120余名群众及时撤离。危急时刻,王锋猛然想起患有智障的村民王金有可能还没有撤离,便毅然转身再次赶回村里到王金有家救人。正在这时,一股巨大的泥石流顺着山谷咆哮奔泻而下,瞬间把王金有等几家房子吞没,王锋不幸罹难。

  2019年9月,中共从江县委、从江县人民政府追授王锋为“全县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号召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他为人师表、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

  王正梅事迹简介

  王正梅,女,汉族,1975年3月生,中共党员。2014年1月任雅灰村支部副书记,2014年9月任雅灰村支部书记、雅灰村总支部书记。2017年9月,王正梅因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不幸逝世。2017年10月中共丹寨县委追授王正梅同志“全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王正梅具有对党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2014年上任村支部书记后,她以身作则,团结村两委,把曾经的后进村打造成先进村,不到3年,雅灰村党支部就被丹寨县委授予“五好基层党组织”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王正梅也先后荣获了“全州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丹寨县 “十佳村干部”和“三八红旗手”等6次荣誉称号。

  王正梅具有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他心中始终装着群众,始终惦记着村里的致富路。2017年,全省发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期间,为了让产业项目成功落地雅灰村,已经确诊为癌症晚期的王正梅不顾身体病痛,积极与县、乡领导汇报,她提前谋划、不等不靠,与爱人商量后,私人拿出7万元垫资修建了3条近2公里长的机耕道。3条机耕道,打通了雅灰村的产业路,带动建成了129亩蓝莓种植基地、120亩稻田养鱼、30亩蔬菜种植基地、2个黑毛猪养殖小区等。村民通过资金入股和劳务参与产业发展,带动145户422人实现户均年增收3000余元,让贫困户脱贫致富……

  生病住院期间,村级产业是王正梅最放不下的事,虽然她躺在病床上,但仍然不忘村里事。王正梅时刻嘱咐自己丈夫徐奉波一定要盯好七彩山鸡养殖基地,每天都打电话强调村干一定抓好蓝莓种植基地。“王正梅同志办事公开、公平、公正,干部和群众都很敬佩她。”负责联系雅灰村的乡人大主席陈章华说。临终前,她对丈夫徐奉波说:“我还保管有2000多元的集体资金,你一定交给村里……”

  如今,王正梅静静地躺在雅灰村的蓝莓种植基地里,守护着她热爱的脱贫攻坚事业......

  王承祖事迹简介

  王承祖,男,1934年9月生,贵州丹寨人,音乐理论家、作曲家、民族音乐学家。中共党员,州文联退休干部,凯里市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

  几十年来,他笔耕不辍,创作音乐作品300余首,论文百万余字,38首(篇)获省级以上奖,其中《侗家娃最爱山》、《杨小娥的琵琶歌》等获全国二、三等奖。1983年,他患病住进省人民医院时,把疾病置之度外,每天坚持写稿达7千多字,完成了20万字的专著《中小学音乐教师之友》。

  2013年,在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评选中,由王承祖和贵州其他六位音乐家编撰的《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集萃》丛书,从全国81部理论著作中脱颖而出,一举荣获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类金奖,其中的苗族卷本《千岭歌飞》为王承祖编著。这是中国音乐界的最高奖项之一,贵州籍音乐家第一次获此殊荣。

  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吕冀赞扬王承祖“抓民族音乐与音乐教育的研究,路子正,精神好。”《中国音乐》主编、著名音乐理论家樊祖荫教授称赞王承祖是“自觉实践了音乐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为宗旨的作曲家”。

  王炳益事迹简介

  王炳益,男,榕江县人,1978年3月生,中共党员,榕江县供电局兴华供电所配电班班长。17年来,他一直默默坚守着月亮山区百姓的用电照明,且常年义务为山上百姓捎信带物,帮助贫困孤寡老人,成为月亮山上百姓贴心的“电保姆”,还是百姓亲近的“货郎电工”和孤寡老人孝顺的“干儿子”。他的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20多家媒体报道。

  2000年,王炳益到兴华供电所工作,负责抄表、巡线及抢修工作。由于熟悉水族、苗族的语言,王炳益主动“承包”了最偏远的4个村。这些村寨散落在莽莽月亮山间,当时绝大部分村寨不通公路,山高林茂路难行,很多地方连路都没有,只能就着河道前行,从八蒙村到下午村民组,就得过八蒙河109次。冬天,河水冰凉刺骨;夏天,河里充满危险。如遇暴雨,河水涨到齐胸位置,每遇此境,王炳益只能脱掉衣裤,将随身携带物品举过头顶,小心翼翼地趟水过河。

  尽管山高路远,但群众用电有困难时,只要一个电话,王炳益都会以最快的速度为群众排忧解难。王炳益在月亮山上跋山涉水,抢修电路,走村串寨抄表,他从不打扰村民,经常住在牛棚。不仅如此,他还常常义务为交通不便的山区百姓送去生活用品。16年的坚守,他用自己的双脚在莽莽丛林中留下了6万多公里深深的足迹,给无数山区群众捎去了光明和关爱,成为月亮山区百姓最亲近的“货郎电工”。

  王炳益于2012年获感动贵州身边好人物;2014年被评为贵州省第四届“明礼知耻•崇德向善”道德模范;2015年被南方电网公司记一等功,贵州省劳动模范,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

  王增世事迹简介

  王增世,男,雷山县望丰乡人,1957年11月生,中共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医苗药传承人。他是家族苗医药第四代传人。

  王增世8岁随父进山采药,12岁学习配药,1978年开始出诊,从事苗医38年,治愈骨折、脑血栓、脑梗死、结核、肿瘤、股骨头坏死、风湿、肝硬化、宫颈癌、蛇伤、烧伤等患者不计其数,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贵州省委授予“全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省文化厅授予“省级非物质遗产苗医药传承人”称号,被中共黔东南州委表彰为“黔东南州优秀民族民间医务工作者”。

  他打破只在家族内传承的旧习,慷慨的将医术传授给前来学医的外族青年,有高校毕业生到他家当学徒,也有来自湖南、广西、山东等外省人前来他家跟他学医学药,有的一住就是几年。王增世说:“苗族没有文字,我的文化程度也不高,一定要将苗族医药秘方传承下去。”他的苗医药学术以及医理医技,收录在《雷山苗族医药》一书之中。他的住所已经挂牌为“雷山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医药传习所”,成为传承苗族医药的基地。如今,王增世被黔东南州中医院、黔东南州苗药研究所聘请为专家,贵阳护理职业学院聘请为苗药专业学科主持人。

  王增世从医近四十年来,他恪守“救死扶伤”的祖训,在行医生涯中先后救治了上万名患者,从来不计报酬,对比较贫困的患者不仅免收费用,还提供免费的食宿。他以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的苗医苗药本领,为来自五湖四海的病人解除病患,他的事迹闻名遐迩,多次应邀到北京、上海、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地坐诊治疗,还应美国、新加坡、老挝等国外患者的请求,寄送的苗族草药漂洋过海,为他们解除病痛。

  龙河作事迹简介

  龙河作,男,榕江县朗洞镇人,1952年9月生,中共党员。

  龙河作是一名村医,他被十里八村乡亲们称为“好心人”。几十年来,他不仅为病人免去几万元医药费,还用大部分积蓄资助32名贫困学生求学,为家乡架桥修路,数额达20多万元。而他本人现在还挤住在侄子的家中,过着清贫的生活。

  龙河作23岁时,劳作中不慎失足坠下悬崖,腰椎严重受伤,留下终生残疾。但他身残志不残,总是在想着为家乡多做贡献。龙河作所在的宰牙村没有教师,只有初中学历的他于1985年走上讲台,成为一名代课教师,这一干就是十多年。因为村里道路山高路险,为了方便学生上学,避免发生在他身上悲剧再度重演。1994年开始,龙河作出资请工匠修路,自己到2公里外的石场取石、剖石铺路,一修就是10年。直到2004年,龙河作共投入8万多元,用一块块青石板铺成了3里多长的4400级石板路。乡亲为感谢龙河作,在路口为他立碑,颂扬他的功德。龙河作不只是为自己所住的苗寨修路,相邻的烈畜寨、江德寨、宰牙修路架桥、建农贸市场,他都带头捐款,10多年来,他共为寨外捐款近9万元。

  1998年村里还没有医生,45岁的龙河作又走进榕江卫校村医班学习,并取得执业资格,于是他又开始背起“红十字”箱,为家乡的父老行医看病。从医后,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龙河作总是随喊随到,并为自己立下规矩:凡是老、弱、病、残和孤寡老人,都免除治疗费和药费。2014年,龙河作从村医岗位退休后,还是履行着自己的规矩,满腔热情地为乡亲们服务。

  龙河作用自己的行动引领苗寨向善之路。2013年,龙河作被评为榕江县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五一”劳动节获得“中华各界行业杰出人物”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黔东南州第三届道德模范;2014年,获得全省第四届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提名奖。

  龙泰辉事迹简介

  龙泰辉,男,天柱县人,1964年8月生,中共党员,天柱县南门社区主任、天柱县禁毒帮教协会党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黔东南州第十届党代表、天柱县第十二届党代表、县委候补委员。先后被贵州省禁毒委评为“优秀禁毒志愿者”、“优秀禁毒工作者”,被中共黔东南州委评为“十佳”社区工作者,被黔东南州委宣传部、黔东南州委讲师团评为2015年度“理论走基层•惠民好声音”宣讲活动“先进个人”,2016年被评为全省、全州、全县“优秀党务工作者”和“最美天柱人”。

  天柱县登记在册吸毒人员达1600余人,禁毒帮教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龙泰辉主动站出来,担任协会会长,并被推选为协会党支部书记。他爱岗敬业,埋头苦干,全身心地投入到禁毒工作中,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真诚对待每一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龙泰辉以“帮扶一人,挽救一家,平安一片,和谐一方”为目标,禁毒帮教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近8年来,协会接纳戒毒康复人员137人,已脱毒49人,涌现出3个养殖专业户,8个自主创业典型,为16名帮教对象联系到就业,帮助6人申请到低保,帮助5人申请到廉租房,帮助2人获得小额贷款5万元。天柱县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模式成为全省禁毒帮教工作的一大亮点。多次受到省、州的表彰。

  龙禄颖事迹简介

  龙禄颖,苗族,女,施秉县双井镇人,1968年6月生,中共预备党员,现任贵州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苗绣传承人。

  龙禄颖开发的“蝴蝶妈妈”系列刺锈产品,于2011年参加“多彩贵州”旅游商品及能工巧匠大赛,荣获黔东南州赛区“三等奖”。于2014年获得贵州省高级工艺师职称, 2016年被黔东南总工会授予“黔东南工匠”荣誉称号。

  龙禄颖作为一位普普通通的苗家妇女,满怀对苗族传统文化的挚爱,努力传承苗族刺绣技艺,凭借灵巧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舞水云台公司已经是一个资产超千万元的县级民族手工品牌龙头企业、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该公司吸纳了当地57个苗族妇女稳定就业,成为公司的员工,同时还带动了千余名留守妇女用刺绣技艺增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开辟了新的路径。

  企业发展了,龙禄颖始终不忘回报社会,从2010年到现在,多次资助贫困学生,慰问贫困老人和其他一些有实际困难的人,先后慈善捐款累计40多万元。

  2017年被黔东南州委、州人民政府授予“黔东南州脱贫攻坚十佳致富带头人”,2017年被贵州省总工会授予“‘明礼知耻•崇德向善’贵州省第四届行业道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龙碧莲事迹简介

  龙碧莲,侗族,女,1953年10月生,天柱县石洞镇冷水村万家组人。

  龙碧莲尊敬老人,关爱社会,热爱家庭,用赤诚的爱心和平凡的执着营造了和谐幸福又美满的家庭,他的事迹被传为佳话。

  文革时期,万家组一位名叫龙宗菊的妇女,丈夫因故与她离婚后出走,龙宗菊没有改嫁放弃这个家,独自一人承担起整个家庭的担子,孝敬公婆,培养儿子。龙宗菊的善良,感动了同村15岁的姑娘龙碧莲,龙碧莲经常到万家去陪伴孤独的龙宗菊,用爱心驱散了龙宗菊的痛苦与孤独。10年过去,龙碧莲长成了漂亮的大姑娘。在好人撮合下,龙碧莲与龙宗菊的儿子万世奎于1976年结婚。成了万家儿媳的龙碧莲,肩负起照顾丈夫的奶奶、妈妈两个老人的责任。奶奶守寡大半辈,历经坎坎坷坷,眼瞎了,腰弯了,常卧病在床;婆婆虽年岁小点,但患起病来也是令人担心。龙碧莲除了做好家务,全部精力都用在照顾两位老人身上。她把两间房拼为一间,搬进去和两位老人住一起,夜以继日地悉心照顾两位老人的衣食起居。

  在龙碧莲的精心照顾下,龙宗菊到93岁去世时,眼不花,耳不聋。

  龙碧莲的爱心成就了一个家,两个孩子上了大学;成就了一个村,帮助丈夫万世奎当村干、当技术员,20年来培训烟农1.2万余人次,资助贫困户90多户,带出一批致富能人。她站在丈夫万世奎的背后默默地支持着,万世奎先后42次被县、镇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龙碧莲,孝心可鉴天,爱心感动地。2012年,在全国老龄委、民政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关工委联合举办的孝亲敬老活动中,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

  刘善平事迹简介

  刘善平,男,黎平县九潮镇人,1970年8月生,中共党员,2007年12月当选黎平县九潮村党支部书记。9年多来,他因工作业绩突出,获得了省、州、县级的多次表彰。

  2016年6月20日,黎平县十万群众涌上街头,含泪沿街送别舍己为民的守护神、侗乡人民的好支书刘善平。

  贵州省“文朝荣式好支书”、黔东南州劳动模范、州县优秀共产党员、九潮镇九潮村党支部书记刘善平同志,在2016年6月10日抗洪抢险救灾中,不顾个人安危,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英勇牺牲,享年46岁。

  2016年6月10日夜,九潮村遭受暴雨袭击,九潮街上变成了河流,大水冲进了刘善平家的商店,他不顾洪水把自家的货物冲走,毅然跑到靠河边居住的21户人家,把80多名男女老少疏散到安全地带。听说吴家还有2人被洪水围困时,他说:“我是支书,让我去!”吴丙志和女儿被困在河中的危急时刻,刘善平叫同行村干部找来绳索,系在腰间便跳进河中救人,由于水大流急,刘善平被洪水冲走不幸牺牲。

  村民们都说,刘善平是强村富民的“领路人”,是群众的“贴心人”,是九潮村班子的主心骨。

  刘善平走了,但他生前的感人事迹,将永远镌刻在黎平县九潮镇九潮村的大地上。

  刘善平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刘善平于2016年被贵州省委追授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7年追授为贵州省第五届道德模范见义勇为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是德耀中华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

  杨端明事迹简介

  杨端明,男,1968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办公室处长级干部, 2015年8月至今任锦屏县敦寨镇龙池村第一书记。2017年荣获黔东南州“最美第一书记”称号。

  2017年8月,两年驻村到期,为保持帮扶工作的连续性,他主动要求留任。他以金融扶贫为重点,为锦屏县争取银行贷款27.44亿元,打造“金融扶贫示范县”。引进南京亚狮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到锦屏投资生产;组建龙池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定单销售认领合作,“借船出海”,打通龙池水果在北京、上海等地的13个销售市场,筹资建水果保鲜冷库,打造龙池村精品水果产业;整合资金1000多万,修建龙池村休闲广场,排洪渠、步道、路灯等基层设施,实现减贫128户485人。

  杨端明走遍了龙池村的5个自然寨15个村民小组,为117户贫困农户建立档案,围绕贫困农户的脱贫需求“开方子”“找路子”。

  龙池村是传统的水果产业大村,蓝莓、椪柑、金秋梨、脐橙等精品水果种植面积达4600余亩,平均每户都有四、五亩的果树。但村民习惯于就地销售、分散经营,市场有限、竞争激烈,临到水果集中上市,相互压价的现象很严重。“最低时一斤水果只卖两角钱,村民劳动成本都还不上。”“精品水果卖不出价、有了产业不能增收,群众的积极性哪能不受伤,我们的脱贫攻坚还怎么推进?”刚刚到龙池蹲点的杨端明,立即意识到龙池水果“销路”关系着龙池帮扶“出路”。面对“数十万斤水果滞销”的“下马威”,杨端明决定不等不靠,亲自带领村两委出去跑销路、闯市场。2015年12月23日,杨端明带领村民开着一车封装整齐的33吨龙池水果,从龙池村委会直接运往北京,跑遍各大商场及住户小区,销售大山里推出的“精品水果”,功夫不负苦心人,第一次进京买水果,除去运费等成本,杨端明还为村集体净赚了5万元。

  凝心聚力抓帮扶,闯出富路奔小康。杨端明急民所急、想民所想、解民所忧,不仅破解了龙池水果产业的发展困局,更通过村级合作社的组建,探索出了产业增效、集体增收的双赢模式。在杨端明的推动下,龙池村这个3400余人的产业村,已全面吹响了决战脱贫攻坚的冲锋号。

  吴水根事迹简介

  吴水根,男,台江县施洞镇人,1966年2月生,中共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台江县施洞镇岗党略村党总支宣传委员、水根民族银饰有限责任公司经理,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荣获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于今年光荣的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台江县施洞镇岗党略村塘龙寨是远近闻名的银匠村。吴水根从1983年初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学手艺。许多父辈不会用的老模具,在他手里不仅玩得转,还根据时代需求改良出新,探索多项新的工艺制作方法,三十几年的专注与创新,吴水根创作出大量的银饰锻造工艺品,设计开发了200多种新的银饰产品。先后制作了“多彩贵州”原生态摄影大展银质奖杯、“苗族故事图腾柱”、“龙船一帆风顺”、“蝴蝶妈妈与吉宇鸟”等作品。

  2005年9月,吴水根代表贵州参加香港民族文化民间艺术会,他表演的苗族银饰加工,精湛的技艺征服了评委,使苗族银饰锻造技艺被评为“中国绝活”之美称并获得荣誉奖;2011年4月,吴水根制作的“苗族银饰盛装”参加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荣获“优秀奖”。2012年吴水根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银饰锻制技艺(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还曾多次受邀到俄罗斯、韩国、墨西哥、香港、澳门、北京、上海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博览会,推广银饰工艺,并在大赛上屡获荣誉。

  身怀技艺的吴水根如今已名声在外,他曾被外地商家邀请到省外发展,并给予他优厚的加盟待遇,但他拒绝了,他说自己不仅是银饰技艺传承人,还是共产党员,他要在家乡用银饰技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何力事迹简介

  何力,男,1988年8月生,中共党员,2006年12月入伍,现任黔东南州公安消防支队凯里市大队清江路中队正连职中队长,武警中尉警衔。

  何力入伍10年来,他始终坚持战斗在灭火抢险第一线,先后参加灭火战斗700余次,抢险救援战斗300余次,营救群众170余人。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嘉奖6次。

  2016年7月29日傍晚,凯里市清江园小区一住宅七楼发生火灾,一名5岁男童被困。危急关头,何力带领攻坚组冲进室内搜救,最终在一间卧室的床上找到了被困男孩。之后,他将孩子运送到安全地带,此时,小孩已无呼吸、脉搏等生命迹象。关键时刻,何力顾不得疲惫,跪在地上对孩子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10分钟后,小孩的嘴突然张了一下,逐渐恢复了自主呼吸。

  看到这感人的一幕,网友们亲切叫何力为“亲吻哥”。

  何力总是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血与火、生与死的危急关头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奉献曲、爱民歌。他先后被评为全省消防部队基层优秀指挥员、“立足本职 爱岗敬业”文明标兵称号,全州消防部队优秀共产党员,黔东南州“优秀团干部”、黔东南州“爱岗敬业模范”。

  汪四花事迹简介

  汪四花,女,浙江省人,1962年8月生,中共党员。

  2016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新时期扶贫攻坚重要战略部署和健康扶贫工作号召,与台江县人民医院缔结对口帮扶关系,台江县人民医院挂牌成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台江分院”。今年55岁时任浙大附二医急危重症科护士长汪四花,是帮扶团队的一员,2016年9月踏上帮扶之路,成为台江县人民医院的院长。在她的带领下,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战,把患病贫困户作为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突出标本兼治,创新探索医疗卫生精准扶贫新机制,真抓实干助力贫困户脱贫奔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助力精准扶贫,汪四花制定了医院发展5年规划,即“一年有起色,两年有一定影响力,三年获明显成效,四年实现‘辐射周边地区’,五年建成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二级甲等医院”。

  目标既定,先抓管理。汪四花引来专业人员,全面加强医院学科建设、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大力整治医院环境“脏乱差”。一年来,台江县人民医院的设备更新实现了历史突破,公共应急设备一应俱全;妇科微创技术、骨髓穿刺术、泌尿科外壳微创技术等57项新技术在该医院实施;2017年1-4月,无痛结肠镜息肉摘除术、B超引导下的动静脉穿刺等14项项目,填补了该医院的技术空白。

  汪四花的“另一层心思”放到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建设上。今年2月,她代表县医院与台江县6个乡镇卫生院签订了帮扶协议与责任状。她积极向省卫计委等上级部门争取项目支持,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疾病诊治能力、疾病康复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让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对口帮扶的好处。

  一位真正的好医者、好领导,她以身体力行向大家诠释“医者仁心”,用满腔热忱助力精准脱贫,成为“白衣天使”心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好榜样。

  赵华甫事迹简介

  赵华甫,男,畲族,麻江县人,1969年10月生,中共党员,现任省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州第十二届政协委员、麻江县隆昌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

  赵华甫从教27年,他用青春铸就了畲乡教育事业,不忘初心坚守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铮铮誓言。赵华甫从一位民办教师转正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一名普通教师成为一名优秀的学校领导者、党支部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他每走一步,每迈上一道台阶都凝结了他的心血与智慧。

  1988年,为了解决较少民族地区女童入学问题,赵华甫被聘为原杏山镇仰古小学代课教师。办学初期,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当地畲族群众仍然坚持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教条,不愿送女孩入学,这成为了适龄女童入学的最大障碍。为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赵华甫白天上课,晚上走寨串户作动员工作,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让家长从不理解到主动送子女上学,从此改变了畲乡传统教育思想观念。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在北京隆重召开,当天上级安排他在畲族聚居的隆昌村为乡亲们同期翻译十八大报告,及时把党的声音传送到乡亲们的心里。乡亲们听了他用畲族语言同期翻译的十八大报告后激动地说:“这回听懂了,跟着党的政策走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为此县远程办还特别请他用畲族语言翻译《辣椒种植》等科技光盘送进畲族村落播放,让畲族同胞看得懂、学得会,促进了村民脱贫致富。

  他曾于2014年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16年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务工作者称号,2016年4月,赵华甫被列为贵州省首批省级乡村名师之一。

  唐立波事迹简介

  唐立波,男,湖南邵东人,1983年2月生,中共预备党员,贵州新兆力集团董事长、黔东南州爱心义工联合会会长。

  1999年,16岁中专毕业后他选择自主创业,先后到深圳打工,到贵阳摆地摊。2001年回到家乡邵东,在工业品市场从事小商品经营,在沉重的生活压力面前,他直面挑战,潜心积累创业经验。2009年,在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后,再次来到贵州,开始第二次创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贵州新兆力实业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一家集建筑、金融、贸易、汽车销售、文化传媒及农林园艺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集团公司,2015年上交国家利税1300万余元,投入公益慈善事业300余万元,2016年上交国家利税1700万余元,投入公益慈善事业400余万元,2017年投入公益慈善事业超过600万元,为2000多名社会富余劳动力实现再就业。

  唐立波结缘于慈善,2015年11月,由他个人注资牵头成立的“黔东南州爱心义工联合会”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成功策划和组织了精准扶贫、扶贫助学、敬老助残、关爱老兵、文明劝导、抗洪赈灾等爱心公益活动140多次,合计投入公益爱心慈善资金近1000余万元,帮扶群众4200余人次,助学寒门学子410余人次。2016 年 5 月,在贵州省第三届慈善推介会上,他为“黔东南州慈善总会”个人捐赠100 万元。2017年8月,在黔东南州“点赞大美黔东南,助推脱贫攻坚战”慈善晚会上,他再次个人捐赠 103 万元作为全州脱贫攻坚的爱心资金。2017年9月10日,他又捐献现金34.5万元帮扶榕江县218名中小学生。

  2017年9月18日,唐立波作为贵州省唯一一个民营企业家、社会爱心公益慈善组织代表参加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保障部等国家部委机关在陕西西安举行的“第四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颁奖典礼,并荣获“第九届中国青年创业奖”创业新星奖。

  唐树尧事迹简介

  唐树尧,男, 1961年2月生,中共党员,黔东南州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政委、痕迹工程师。唐树尧从警38年来,他在追逃、打拐、案件现勘和案件侦查的路上,从未停歇。他不图名利,只为找到犯罪分子的蛛丝马迹,让疑难案件尘埃落定而努力,践行了人民警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

  38年间,唐树尧共出勘重特大案件3000余起,检验鉴定6000余起,利用刑事技术直接破获案件1300余起。

  在黔东南这片土地上,无处不留有唐树尧的足迹,被誉为“苗岭卫士”“黔东南刑事技术痕迹专家”“刑事技术上的实干家”。在从事刑事技术工作38年里,唐树尧在许多重特大疑难案件侦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黔东南州刑事技术的领头人。

  38年来,唐树尧一心扑在工作上,舍小家为大家。每逢节假日,他主动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安排队里其他同志回家休息。由于长期高强度无规律工作,他患上多种疾病,但他一直拖着病痛的身体,奋战在案件现场。现场勘查不结束,案件没有侦破,他肯定不会“离场”

  唐树尧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个人嘉奖7次。2017年9月22日,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百佳刑警”。

  黄俊琼事迹简介

  黄俊琼,女,镇远县江古镇人,1973年12月生,中共党员,1992年8月参加工作,镇远县江古镇中心小学教师。

  扎根基层教育事业25年来,黄俊琼把江古镇中心小学300余名留守儿童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既辅导他们学习,又照顾他们生活。学生们都亲切的喊她“黄妈妈”

  2015年10月,黄俊琼主持研究的省级课题《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通过省教科院验收。2016年4月,她被评为省级小学语文乡村名师。这一年,省教育厅在她任教的江古镇中心小学建立了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对提高整个学校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黄俊琼以严谨求实、勤奋刻苦的工作作风,多次获得省州县三级表彰,多次被县、乡评为优秀教师、“两基”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所撰写的多篇论文也获得了省、州的奖励。2017年光荣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10月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同代表们一起审议党的十九大报告。黄俊琼带了学生们写给习总书记的信。信中这样写道:习爷爷,感谢您对我们贫困地区教育的重视,让我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吃上丰富的营养餐,住进温馨的宿舍……我想对您说,祝您天天快乐,工作顺利。习近平总书记听了,高兴地说:“我又有了一群小孙孙。祝孩子们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2017年10月27日,黄俊琼回到学校后,为镇远县江古镇中心小学的全体师生作十九大精神宣讲,向学生转达习近平总书记带给孩子们的祝福,赢得了师生们一次又一次热烈掌声,黄俊琼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蔡英事迹简介

  蔡英,女,镇远县人,1962年12月生,中共党员,镇远县蔡酱坊公司党支部部书记、董事长。蔡酱坊公司现已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蔡酱坊道菜制作工艺被列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蔡英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的战斗中,带领公司员工深入舞阳镇箱子岩村、沿河村,都坪镇天印村等贫困村寨深入细致地调查,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按照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参与制定以种养为主的产业扶贫计划,实施贷款贴息扶贫、劳务用工扶贫、基地建设扶贫等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帮助农户实现了年均增收5000元的目标,让农民钱袋子鼓了起来。目前,公司的种植合同已覆盖了全县12个乡镇,惠及成百上千的农户。

  为使农民增收不受市场价格波动或自然灾害等原因影响,蔡英坚持诚信经营,勇于承担风险,哪怕自己吃亏也不愿让农民吃亏,采取“保底价﹢市场”的收购方式对种植户的原料进行收购,即使当年因市场价格远低于公司的保底价格,她都会采用保底价对原料进行收购。即使遇到洪涝、干旱等原因致使原料达不到收购要求时,也尽最大努力不让农民受到损失,依然按照协议进行收购,这种诚实守信的做法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户的一致好评。

  近十年来,蔡英还通过开展捐资助学、扶危济困、抗震救灾、支持新农村建设等公益事业,共捐赠200余万元。

  蔡英先后获得了全国第三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提名奖、贵州省首届优秀女企业家荣誉称号、贵州省第三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贵州省第四届创业之星、贵州省诚实守信道德模范、贵州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以下是参与投票方式:

  1、关注黔东南微信公众号:qdnxxg,可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进入投票专题进行投票

  2、关注黔东南信息港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栏“感动黔东南”进入投票专题进行投票

  3、黔东南信息港二维码:

  

 

  根据组委会安排,12月3日至12月17日,对第二届“感动黔东南十大人物”20名候选人进行网络投票,届时,广大网民敬请关注黔东南日报、黔东南州广播电视台、黔东南新闻网、黔东南广电网、黔东南信息港、黔东南微报、时政黔东南、掌上黔东南等媒体平台,进行网络投票。12月下旬将再次组织评委会进行综合评审,最终评出第二届“感动黔东南十大人物”。 (吴国桢)

责任编辑:万杏【收藏】
上一篇:黔东南州事业单位招考报名结束 7个职位直接进面试
下一篇:李文明作品研讨会在凯里举行(图)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