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到来之际,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发表了题为《科学认知气候关注气候安全》的致辞。他在致辞中表示,上世纪中叶以来,我国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
郑国光介绍,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气候种类多且复杂多变,各地气候差异大。上世纪中叶以来,我国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气温平均每十年升高0.23摄氏度,变暖幅度几乎是全球的两倍,高温、干旱、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增强。本世纪以来,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是同期全球平均水平的8倍。
郑国光认为,气候变化对我国影响巨大。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单产下降,主要河流径流量减少或变化不稳定,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物种迁移等生态恶化程度加深,大气环境容量降低,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制约,青藏铁路、三峡水库、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北防护林等重大战略性工程的安全生产和运营遭受严重威胁。温室气体持续大量排放将导致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我国面临的气候变化和气候灾害风险可能进一步加剧。
“面对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的挑战,我们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增强气候安全观念。”郑国光表示,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走低碳发展道路,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并采取更加主动的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全面增强灾害风险管理能力。(林晖)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