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完善激励机制。积极争取财政和省对口部门的支持,制定“三品一标”认证奖励扶持政策,对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助。
二是科学规划。制定全州“三品一标”认证规划,使认证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
三是加强监督。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和“三品一标”认证纳入目标考核,作为重点工作与县市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强工作的监督与落实。
四是打造品牌。重点扶持培育好一批有规模的认证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一批有示范带动力的龙头企业、一批有区域影响力的公共品牌,做到“产品认证与基地建设双增长,品牌与效益双提升”。重点打造“姜央对蝶”等公共品牌和“牛大场太子参”、“黎平茯苓”、“三穗鸭”、“从江香猪”等区域性公共品牌,提升我州优质农产品的市场和品牌竞争力。
五是抓好宣传培训。积极组织专业人员参加各级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检测技术等培训,共培训农业干部116人次;邀请省有关专家为我州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培训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211名,培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检查员55名。
六是加强技术指导。组织人员对已具备开展农残定量检测的雷山、榕江、岑巩等县进行蔬菜农残定量检测盲样考核,以检验各县的检测技术水平,同时也为筛选优秀的县级检测技术骨干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作好信息贮备。
通过采取认真研究部署、制定科学认证规划、落实责任目标、加大认证宣传等切实有效的措施,我州“三品一标”认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州获得无公害认证的产品109个、绿色食品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有169个,认定面积51.48万亩。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