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各地网媒齐聚贺州 聚焦贵广高铁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12-17 12:32:44  来源:贺州新闻网  

 

  贵广高铁将于12月26日开通,在万众瞩目的高铁即将开通之际,由贺州市委宣传部主办、贺州新闻网承办的贵广高铁贺州段网络媒体行集中采访活动拉开帷幕。12月16日晚,媒体见面会在贺州国际酒店举行,来自新华网、凤凰网、广西新闻网、广佛都市网、桂林生活网及南都网等二十多家区内外媒体记者齐聚贺州,共同聚焦,试乘贵广高铁。


外地媒体记者签到

图为媒体见面会现场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朱东在见面会上介绍了贺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朱东说,贺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汉元鼎六年在此设贺县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是名符其实的千年古郡,是潇湘文化、岭南文化、瑶族文化、客家文化长期相互交融的多元文化交融之地。贺州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之地的贺州,是广西的东大门和面向粤港澳最便捷的通道,桂梧高速公路、广贺高速公路贺州段、洛湛铁路已全线贯通运营,永贺高速公路、贺州机场加快推进,贵广高铁即将开通运营,贺州正逐渐融入珠三角1小时经济圈和北部湾3小时经济圈。贺州资源富集、潜力巨大。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60多种,是中南、华南地区最大的白色大理石矿藏之地,钨、锡、稀土、花岗岩、硅英石等资源储量位居广西首位。水电、火电装机容量达300多万千瓦,在建风电、太阳能等装机容量40多万千瓦,拥有独立电网,是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之一。贺州生态优势明显,在广西率先实现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覆盖,素有粤港澳“菜篮子”、“肉篮子”、“果篮子”之称。四是风景优美、景色怡人。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2.73%,拥有广西4个林业大县中的2个。贺州有“华南地区最大天然氧吧”美誉的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城镇”之称的黄姚古镇等一批4A级优秀旅游景区景点,被誉为“粤港澳后花园”。近年来,贺州的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接待能力正不断提高,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今年底贵广高铁实现通车和将开通的南宁至贺州高铁,将成为推动贺州旅游跨越发展的强劲助推器。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朱东在见面会上讲话。

  朱东表示,当前,贺州市正以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要发挥向东开放排头兵作用,把贺州建成广西对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和枢纽;要深化改革,打通经济循环发展的大动脉和毛细血管;要坚持特色农业、特色旅游、特色城镇三管齐下,建设生态良好、风情浓郁、宜居宜商的美丽贺州;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推动贺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通过充分发挥贺州市“三省通衢”,特别是毗邻粤港澳的区位优势,积极主动与东部发达地区在资源、交通、机制和产业等方面加强对接,向先进生产力靠拢,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形成“东进西联、南北贯通”的交通格局,打造桂粤湘区域性交通枢纽,全面提升交通通达能力,打通经济循环发展的大动脉和毛细血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贺州正加大从农业大市向新兴工业城市转变,争当向东开放排头兵,争取早日把贺州建成广西对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和枢纽。


各地媒体记者纷纷拿出“长枪短炮”。

  会上,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李列格为在座的媒体记者介绍了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他说,我市目前共有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景点17个,其中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1个、2A级景区8个,近年来我市游客总量以年增20%的速度高速增长,旅游业发展处于广西的中上水平,是广西重要旅游城市之一,也是广西主要入境旅游接待地和目的地。

  市农业局局长刘洪军在会上也对我市农业发展情况作了简要介绍。他说,贺州生态环境良好,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并且具有独特的农业安全保障,即:农业生态安全有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有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有保障。目前,贺州市更是发展了三个特色农业结合发展,即: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式,农工结合的循环利用,农旅结合发展,并将农业生产经营和发展向更有潜力的道路转变。

  据悉,参加见面会的20多家区内外媒体记者将与本市媒体记者一起,于12月17日-19日期间深入我市各地,开展为期三天的贵广高铁贺州特色之旅,除了有贵广高铁贺州广州往返试乘之初体验外,还将切身感受和领略贺州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和特色美食。(记者 温沐瑾)
 

责任编辑:肖默子【收藏】
上一篇:女华侨火车如厕丢八千美元 民警徒步铁路找两天
下一篇:横琴口岸24小时通关 珠澳迎来通关新时代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