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黔东南州“五措施”抓好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5-08 16:39:54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为加强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黔东南州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成立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组织机构。2007年,黔东南州成立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州文化局直管的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3人,由财政全额预算拨款,落实了具体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经费;2012年,升格为副县级事业单位,编制增加到5 人,负责指导全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期间,16个县市也相继成立了正科或副科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落实了事业人员编制和相应的工作经费,全力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深度挖掘民族文化资源。近年来,多次组织开展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摸底普查和深度挖掘工作,走完了197个乡镇,2210个行政村;召开普查座谈会322次,参与座谈人员5340人;普查到项目线索10000余条;对7528个传承人进行走访调查;调查项目2082个;文字记录703万字,照片23818张,录音记录804个小时,摄像记录500个小时;收集资料实物704件,进行登记的141 件;文字资料620册,音像资料516盒,电子资料483.6G。普查内容涉及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等16大门类。

  积极培养批民族文化传承人。从2007年起,每年选拔100名民族民间优秀人才进入凯里学院深造,先后在项目所在县市建立了95处民族文化传承基地或传习所,相继在州、各县市2339所中小学校、职业技术学校(院)开展了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传承人。同时,黔东南州已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高校达成了校地合作协议,聘请高校知名专家学者作为特聘研究员,定期在黔东南举行民族文化研讨会,指导或者直接对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进行深度挖掘、调研,将学术做强,进一步推进了黔东南非物质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承。

  出版一批文化遗产丛书。组织州内外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深入民间调查研究、搜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结集出版了《侗族大歌》系列、《苗族古歌》系列、《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系列等一批具有储藏和传承民族文化功能的书籍。通过书籍本身具备的教育功能,有力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事业。

  大力宣传,形成保护合力。黔东南州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在州电视台、黔东南日报等当地媒体开辟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专栏,组队参加国内外文艺演出,参加高端文艺节目赛事等方式,积极宣传我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进一步将我州特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向世人推介,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来。同时也提高了我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合理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州文化体育局)

责任编辑:苏慕凉【收藏】
上一篇:黔东南州红十字会举行第67个“世界红十字日”活动(组图)
下一篇:天柱老汉建“诉讼公司” 挂牌一年不能办理业务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