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虹初级中学校长吴佩芸说,为调节男女教师比例,仅2012年以来该校已经引进了8位男教师。“在引进过程中,我们更看重入职后的培训。”比如,该校设计了各类项目发挥男教师的性别优势,还请男教师带着学生参与体育训练。
而在虹口区体育幼儿园,“租借男教师”成为弥补男教师“缺位”的方法。它利用家长志愿者的资源,请来本身就是体育教师的家长给孩子们上体育课,在游泳等训练项目也聘请男教师指导。
老观念“逼退”男教师
上海市教科院研究员吴增强说,导致小学甚至幼儿园男教师稀缺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传统原因就是不少人认为男性当小学老师“没有出息”。“即使是师范学院的男生,毕业后也宁可选择中学以上的学校就职。”
而且,已经是“凤毛麟角”的男教师还存在着被女教师“同化”的危险。一位小学男教师坦言,因为在数量上处于弱势,男教师在学校的想法并不容易得到认同。“而且,长期在女性环境中工作,有时候会因为要‘合群’而磨平棱角,甚至有些男教师被‘同化’了,观念也变了。”
家庭教育不能少父亲
吴增强说,低年龄学校里男教师的缺失,确实会对孩子尤其是男孩的成长产生一定影响。“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到6岁的时候,就需要同性父母的教育和陪伴,比如,男孩应该多和父亲接触,女孩则多与母亲接触。这样对孩子的性别角色养成有较大的帮助。”
现在的男孩缺乏阳刚之气,真的就全是男教师缺失惹的祸?吴增强反驳说,事实并非如此。“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国家,小学教师中女性也占了至少半数以上。事实上,小学教师这个职业确实需要女性的耐心和细心。”
他认为,中国独生子女“圈养”太多、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都是导致男孩阳刚之气不足的原因。“多招一些男教师对男孩性格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但我们的教育最缺少的其实是性别教育、人格教育以及对孩子意志力的锻炼。比如,日本特别注重孩子的性格培养,无论是冬天穿得少耐冻,还是夏天耐晒,都是训练孩子的意志力,而不是做‘温室的花朵’。这种回归自然的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