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专家:中国运动会花多少钱和女人年龄一样不能问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12-31 09:15:55  来源:  

  大运会究竟花费几何?吊足了深圳市民胃口的大运审计终于在大家的翘首期盼下出炉了!27日下午,深圳审计局发布了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审计报告。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9月30日,为举办大运会共投入资金139.96亿元,而大运会收入合计为12.17亿元。审计还发现大运会存在部分项目未按规定实行集中采购,自行采购程序不规范,个别物资使用率较低等五大问题。如大运会为帆船比赛项目购置油品74.55万元,实际使用8.94万元;深圳航空公司赞助机票1500万元,但部分赛事保障单位并未使用过赞助机票,反而另列机票支出,截至2012年9月30日,赞助机票还剩364.30万元未使用。

  另外,大运会非工程类采购项目共1450个,其中有62个项目违反政府采购有关规定,金额共计1132.18万元。审计还发现,大运中心主体育场钢结构工程原设计铸管工艺因在施工过程中无法实现,调整工艺后增加投资2000万元;部分钢铰支座通过设计复核后进行强化处理,增加返工、窝工费用544万元。

  记者了解到,对于出现的问题,审计机关已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处理,有关部门已经介入并对涉事单位及责任人进行问责。

  深圳市审计局日前公布了深圳大运会财务收支及场馆建设项目审计结果:其中有62个项目违反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有关部门已经介入并对涉事单位及责任人进行问责。这条新闻昨天经国内某权威媒体发布后,坊间反响热烈。而此事也被解读为,政府开始摒弃那些重宣传,充面子,不顾民生的大型体育赛会,并进一步向体育界的腐败宣战。

  大运会被审计引热议

  深圳大运会是去年的体育赛会,需要提及的是,眼下有关深圳大运会的动态消息,还并没有否定这届赛会,而是审计出赛会承办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涉及的金额也只有1000万元,与140亿元的总投入比起来,并不算天文数字。但即使如此,深圳大运会被审计出问题后,依然引起舆论哗然和权威媒体的重视。而引起外界关注,还与最早曝出深圳大运会悬殊的收入支出之比密切相关。日前,媒体曝出深圳大运会支出超过140亿元,而门票收入仅12亿元。这笔账一公布,舆论哗然,首先在网络上热议不断,一些网民吐槽不止。有的网友对此事评价为:办一届运动会,就亏一届运动会;有的则说:花多少钱,从来不考虑纳税人是否愿意;有的直接说:劳民伤财的运动会可以休矣。纵观网民情绪化的表达背后,传递一种强烈信号:当下大众的体育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那种重宣传、充面子的奢华运动会已经到了该回归理性,到了要经济账和社会账的时候了。

  办会成了敛财工具

  眼下在国内举办一届大型赛会,动辄就是百亿元,甚至千亿元的投入,早就引起外界的质疑,更难以赢得大众的喝彩,并认为如此烧钱办一届赛会,源自一些地方官员的政绩冲动。今年伦敦奥运会前,我国体育社会学学者卢元镇教授就在微博上抨击国内形形色色的运动会劳民伤财:每次全国性的运动会前必要兴建一批大型体育设施,当这些设施的建设与地方官员的“形象工程”联系在一起时,相互攀比成风,运动会后成为当地百姓沉重的负担。而举办运动会,已经成了某些官员的生财之道。这也是为什么,我国许多大型赛会,没有严格的预算和决算制度,运动会建设过程中一些环节耗资巨大,却效率低下,但组织方视而不见,以至于钱越花越多,投入不断被追加,却无人被问责。其实,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拥有严格的财物制度、审计制度和规范化的招投标制度,也就等于掐断了官员的灰色收入的通道。

  卢元镇教授还称:中国的运动会花多少钱和女人的年龄一样不能问,也问不出来。我曾经指导过一个研究生,从第一届全运会经费来研究,第一届全运会精确到小数点前5位。注意,我说的是小数点前5位,不是后5位,就是说多少万。那时候对于这类运动会,没有预算也没有决算,花完了拉倒,在账上查不到花了多少钱。也就是说,我国许多综合性大型运动会的投入、支出和收益不透明,给官员依靠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

  专家支招:减少综合赛会

  一些专家认为,即使巨大的投入没有流向灰色地带,全部用在了运动会上,但像目前这样上百亿元,上千亿元的投入,也是不科学的,最大的问题是劳民伤财,给举办运动会的地方的经济发展带来许多问题。但并不等于说,今后就不办运动会了,而是要本着节约、高效、符合经济规律的科学的路径举办运动会。

责任编辑:gongxiuxiang【收藏】
上一篇:15岁辍学踢球女孩立志独闯国少:我要做女球王
下一篇:国内三大学免试招收优秀运动员 知情人:招不满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