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伙分工明确,形成行骗“产业链”
十多年的缠斗经验,让韦健清醒地意识到,电讯诈骗犯罪已形成一种多环节的“产业链”,打击防范不进则退。
“电讯诈骗团伙,除了幕后老板外,通常还有短信电话组和资金监控组。前者根据事先策划好的骗术,专门负责用短信、电话等手段迷惑被害人,后者专门负责监控账户,被害人转钱到账后,第一时间拆分到很多张银行卡里,有的甚至到卡后还会再拆分,接着便有人在全世界不同国度、地域的ATM机上提现,短短几分钟,被害者一生的积蓄就被掠走了。 ”
韦健说,负责不同环节的成员,本身就是一个个小团体,只负责其中一块,各部门互不相干,有联系的只是它们各自的负责人。不同的环节甚至可能在不同国度,对同一个被害人实施犯罪;负责一个环节的这个小团体,也有可能同时承接几个幕后老板的同一块业务。如短信电话组有专业的“话务员”,可以根据不同老板给出的骗术剧本进行操作;资金监控组通常有十多个人,控制着几百甚至上千张卡,为不同的老板洗钱、提现。
在产业化犯罪的背景下,电讯诈骗如同一门“生意”,只要幕后老板有一个好的骗术剧本,再有一笔启动资金,就可以召集来专业的短信电话组和资金组,就能“开门”做生意了。有时不同的犯罪头目之间,还会互相介绍得手率高的电话组成员。
犯罪环节复杂,很难第一时间追回赃款
与专业的犯罪团伙相比,被害人一旦受骗后,由于涉及银行客户隐私,被害人不得不先报警,警方通过一定的司法程序,才能对案件展开调查,一旦遇到境外犯罪团伙,警方还要受限于不同国家不同的司法制度等,很难在案发后第一时间追回赃款。即使侦破了电讯诈骗案,抓到犯罪嫌疑人时钱财通常已挥霍一空,能追回的损失少之又少。
“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电讯诈骗涉案人员的犯罪金额,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如一位市民被骗50万,钱款转出后,犯罪团伙资金监控组会第一时间提现,随后,团伙成员只是抽取一定比例劳务费,其余现金都交还给幕后老板。那么,该如何认定资金监控组犯罪嫌疑人的涉案金额呢? ”韦健坦言,由于破案难、追赃难、打击处理难,近几年来电讯诈骗频发。 “由于电讯诈骗犯罪各环节之间互不相识,往往只能打击其中一个环节,只要一个环节有漏洞,他们只要换个地点另起炉灶,就能重操旧业。 ”这是韦健最担心的地方,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法在升级,因此,“斗骗”必定是长期的过程,打击只是其中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防骗。
大案聚焦
沪台警方联手侦破“10·11”诈骗案
涉案银行卡多达3500张
随着经济日益发展,便利的金融产品应运而生,从某种角度说,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便利不仅只针对使用者,也大大方便了犯罪嫌疑人,银行卡就是最好的例子了。韦健有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面记满各种骗局特点以及近期高发的电讯诈骗类型。记者注意到,办案笔记中关于银行卡的落笔内容最多,涉案银行卡甚至呈现产业链趋势。
“今年11月1日,经过1年多奋战,沪台警方联手侦破 ‘10·11’特大系列电讯诈骗案,两岸同步收网,一举摧毁以骆某为首的电讯诈骗团伙犯罪嫌疑人37名。”在这起轰动一时的案件中,有一个侦办细节,让韦健至今唏嘘不已。 “这起案件中涉案银行卡多达3500张。”在韦健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一个惊人的数字, “侦查时,我们调取了一名提款人的监控录像,发现其使用的银行卡开户名字叫田某,经核查确有此人。起初,我们核对田某的身份证照片,发现与录像中的提款人很像。令人意外的是,我们又找到此人的另一段取款录像,发现其使用的银行卡卡主叫任某,经核查也确有此人,其照片与录像中的男子也很像。”
“事后,当这名犯罪嫌疑人落网后,比对他的名字叫杨某,长相与其真实身份证照片略有差距。为此,我审讯时特地多问了一句,嫌疑人表示,银行卡都是他从网络上买来的,定购时特别注明银行卡开户人照片要与自己长相相似的,目的就是为了好在银行蒙混过关,混淆警方侦查视线。这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目前,大部分银行柜台都配备读卡机,以识别二代身份证的真伪,持假证到银行开户的情况很少了。大部分案件中,不法分子都是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开卡,或是有人售卖个人信息专供别人开卡,银行卡俨然已成为一种产业链。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电讯诈骗延伸犯罪的表现。”韦健说。
韦健坦言, “在我国,银行卡每天取现是设限的,境内最高2万境外1万元。这条规定出台后,增加了电讯诈骗的犯罪成本,团伙中负责提现的人就需要大量银行卡,可供第一时间分散提取资金。因此,才会在‘10·11’特大系列电讯诈骗案中出现3500张银行卡。”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