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楼市成交迎来暖冬 业内:难现房价大涨局面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11-29 09:12: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楼市“淡季不淡”的行情在年底继续上演。经历了成色不足的“金九银十”,十一月的楼市成交却在寒冬中呈现出阵阵暖意。但业内人士表示,尽管不少城市房价出现环比上涨,但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房价大幅反弹的现象,未来市场仍以平稳为主。

  淡季不淡 楼市迎来成交“暖冬”

  据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11月中上旬,全国54个主要城市新建住宅签约套数达到193310套。超过了之前创造近2年新高的7月份同期,同比10月同期上涨幅度更是达到了42.24%,全国主要城市均达到了年内的新高。

  而中国指数研究院提供的上周(11.19-11.25)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交易情报显示,上周月周均成交同比增长城市仍在九成以上。在其监测的39个城市中,36个城市月周均成交同比均增长,其中哈尔滨增幅最大,为777.22%。重点城市中,10个城市月周均成交同比全部上涨,其中深圳涨幅最大,达到200.27%。

  各城市的成交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根据北京市住建委的数据,截至18日,11月北京新房和二手房住宅合计签约为16292套,创今年单月同期的新高,比去年同期上升129.2%。

  大河报的报道称,进入11月份,往年成交惨淡的郑州楼市一反常态,第一周郑州区域销售总套数1989套,销售总面积222878.88平方米,而最近几天的网签数据,11月19日340套,20日390套,21日341套,超过了今年任何时间段的网签量。

  而根据太格地产最新数据统计,郑州12月预计开盘项目有30个,其中将会有12个纯新楼盘抢先入市,郑州楼市迎来了新一轮的开盘热潮。

  而在房价方面,郑州航海路某楼盘营销总监表示,今年的情况是,房子是可以卖掉的,甚至有些楼盘是可以以较快的速度进行销售的,开发商资金压力不大,能实现总体平衡。“目前市场上的整体价格都已经上来了,去年年底和上半年所谓的‘市场价基础上的折扣’、‘低首付’什么的都没有了,大多数楼盘都在以正常价销售,也有个别楼盘趁着销售势头悄悄涨价。”

  房企掀囤地高潮 对后市预期乐观

  年末临近,房企再掀囤地高潮。数据显示,11月以来,仅万科、招商、保利、金地、富力、绿城等龙头房企支付的拿地金额就达到110.45亿元。荣盛发展和宁波联合等二三线房企也频频发布拿地公告。27日,北京、上海两地土地市场同日出现“地王”,楼面价均超过3万元每平方米。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分析称,基于销售业绩持续向好以及融资环境改善,标杆房企为补足储备,11月持续入市购地,从近期全国主要城市供地及成交土地的节奏看,土地市场回暖迹象明显,溢价率也随着土地市场的回暖而水涨船高。在楼市成交量复苏以及整体资金面缓解的情况下,开发商拿地的积极性不断上涨。

  大手笔拿地的同时,部分龙头房企还将上调2013年销售目标。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包括恒大、中海、保利、华润、世茂等众多房地产企业,都可能公布或内部制定较高的明年销售目标。其中恒大今年销售总额将努力接近900亿元,明年目标有可能冲击千亿。而有接近碧桂园人士称,碧桂园有可能是上调销售目标最激进的企业之一,明年合同销售额同比增长率可能远远超过30%这个常规目标。

  业内:未来房价难现仍大涨局面

  阳光壹佰置业集团常务副总裁范小冲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11月以来的市场回暖,体现了业界对“政策见底”的判断,加之个别高价地的出现,也带来了高房价的预期。

  北京中原地产市场总监张大伟指出,应警惕地方政府不断高涨的推地热情与开发商持续膨胀的拿地冲动,或"地王"的频现带动房价上涨预期的形成,顺势推高房价。

  尽管如此,放眼明年,业内市场人士认为房价难现大涨局面。原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近日接受中新网房产频道采访时表示,明年市场会好于今年,但房价暴涨的条件不存在。

  人民日报近日也发表文章称房价反弹底气不足,尽管不少城市房价出现环比上涨,但同比涨幅仍为回落,有的仍然是负增长,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房价大幅反弹的现象,“暴涨说”的确有些危言耸听了。部分城市房价环比上涨的现象值得警惕,必须坚持调控不放松,同时做好应对房价反弹的政策预案,并加快推进相关制度的改革。(中新网房产频道)
 

责任编辑:tangyunfang【收藏】
上一篇:国考“围城”:我们的年轻人为何参加国考
下一篇:住建部提绿化要求:各城市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