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高校“恋爱必修课”陷尴尬 女性生殖知识羞煞男生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10-18 16:58:00  来源:  

  课程内容计划按需拓展

  “在课堂上,几名男生向我询问有关爱情和柏拉图的精神恋爱的话题,这让我有点儿尴尬,因为我是研究医学的,对哲学领域的话题,难以给出合适的答案”,李爱斌坦言,尽管学生们的反应令她感到意外,但也反映出了大学生们在情感交流和爱情心理指导上,存在较大的需求。

  “我正在考虑,在下学期将课程的内容进行拓展,适当增加一些关于男性生理健康的知识,如可能,还想邀请学校研究心理方面的专家参与到授课中来,尽可能使学生们能从这门课中,收获到他们想获取的知识和指导。”李爱斌说。

  高等教育正视情感需求

  “大学是培养各种人才的地方,但也应该是培养贤妻良母和好丈夫的地方!”湖北知名心理专家、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雷五明表示,李爱斌老师和“恋爱必修课”遇到的尴尬,其实折射出了高校对大学生如何与异性交往教育的缺位。

  在雷五明开设的“大学生健康心理学”这门选修课中,就设有专门的课时用来指导学生如何与异性交流,因此他也被外界戏称为“教大学生谈恋爱的教授”。

  “这是一种悲哀,其可悲之处就在于,学生到了青年时代,还要通过学习的方式,来了解与异性相处的知识”,雷五明直言,身心健康、事业健康、家庭健康,是人在社会的立身之本,缺一不可;而如果大学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不全面,就谈不上教书育人之所,顶多只能算是“岗前培训机构”。

  对此,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一的尚重生教授也直陈利害:“高校目前真正涉及学生精神和情感层面的课程并不多,尤其是在情爱方面,学生中小学时被各方压着没法了解,到了大学开始互相交往后,产生了困惑却又找不到答案,不客气地说,他们的情感正在校园里流浪。”

  人的情感是复杂多样的,到了社会更是如此。受成长环境的影响,新一代的90后青年在思想和行为上更加独立,高校只有正视学生的这种需求,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责任编辑:gongxiuxiang【收藏】
上一篇:“苦差化”难挡公考热 考生称再苦也还是金饭碗
下一篇:初一女生与30岁男子为爱私奔 家长称其被拐骗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