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洋高考”来势凶猛 国内高校招生面临着挑战 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10-12 14:52:02  来源:  

  对于志在去美国留学的高中生而言,刚刚过去的黄金周难言轻松,许多人奔赴香港参加SAT考试(俗称“美国高考”)。据统计,本次考试有超过1万人参加,其中约九成为内地考生。

  近几年留学热潮愈演愈热,其中美国高校最受学生青睐。根据《国际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发布的最新数据,中国留学生数量占到世界留学生总数的14%,排名世界第一。2011年达到史上最大规模,人数达33.97万人,接近1978~2000年20多年来累计出国留学人数的总和。

  不光“洋高考”来势凶猛,港校也咄咄逼人。在今年的高考录取中,仅香港大学就录取了17名内地高考状元,包括北京4名状元在内的多位状元放弃北大等内地一流大学而选择就读香港高校。

  留学渐呈低龄化、大众化,人们青睐国外高校及港校,国内高校招生面临着挑战。

  “洋高考” 来了

  10月10日傍晚,在海淀区一所重点中学门口,记者见到刚刚放学的高三学生魏建,他难掩一脸疲惫之色。10月6日,他在香港参加了长达5个小时的SAT考试,没来得及好好放松,次日就赶回北京以免耽误学校课程。“我提前7个月报名的,我有位同学比我晚两个月报名,就没报上,这样就错过了好多学校的提前申请。”

  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参加SAT考试,“必须要刷分,上一次才考了1900多分,希望这次能考2200分以上,这样才有希望申请到好学校。现在留学不是随随便随上个大学就行,必须得去国外的好学校,不然学历没有含金量。”

  新东方的一位培训老师告诉记者,为了刷一个更好的分数申请心仪的大学,许多考生多次参加SAT考试,他见过最夸张的考生前后考了5次。

  数据显示,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约7000名内地考生赴港参加SAT,2008年10月到2009年6月又翻了一番,达到1.5万多人。2011年,内地考生人数再次刷新,接近2万人。今年,据业内人士预计,在港参加SAT的考生总数将至少达到4万人;一年6次SAT考试中,属10月的考试人数最多,因为很多名校的提前申请在11月开始。

  但是尽管如此,香港SAT考场的考位仍然“一位难求”。在美国以外的地区,SAT考试一年举行6次(我国大陆地区没有考点)。对于设好留学时间计划的考生而言,一旦香港的SAT考场报不上名,就必须转战更远的SAT考场,这无疑会增加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不少考生表示,要想在香港考SAT,至少提前半年就要报名。

  与魏建去美国留学的选择不同,另外一名高中学生尹兰宜则把目光投向英国。“我8月份就把申请材料递过去了,正在等待offer。”为了保险起见,尹兰宜还预约了10月22日英国利物浦大学在某培训机构的现场面试。“我希望能到英国留学,如果实在没有申请到好一点的大学,再考虑参加高考,选择国内大学。”

  《国际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指出,我国留学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自费出国留学人数激增,留学呈现低龄化、大众化,表现在目的地分布广、专业选择更实用、出国方式多样化、学生层次多元化、经费来源多样化和就业选择多元化等方面。其中,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新加坡、香港和台湾是十个最为热门的留学国家及地区。

  高学费挡不住留学的热情

  从事IT工作的张华,如今周末也没有时间休息,他揽了几个私活,抓紧时间赚钱,“没办法,为了孩子的学费,不努力怎么行?”张华的儿子今年考上了北京四中的中美课程班,一年学费将近十万元。 “我不想让孩子整天为应试忙碌,有机会让孩子读‘出国班’,争取早点去国外磨练一下,可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认为是值得的。 ”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今年发布的调查显示,70.1%的中国高中生对出国留学感兴趣,近八成中国父母赞成孩子出国留学。

  如今,放弃国内高考而出国留学的学生日渐增多。“现在很多重点高中的优秀学生,是出国留学的主力军。 ”新东方的这位老师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gongxiuxiang【收藏】
上一篇:男子每天定时给高中儿子发短信 三年共10万字
下一篇:七因素导致老年抑郁 需注重心理健康 子女关爱很重要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