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人类曾三次走出非洲人类起源再争议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05-10 10:51:44  来源:人民网  


大猩猩、直立人与智人头骨的比较图。三种生物头骨最明显的区别是脑的容量

  不是取代而是交融

  在流行的理论假说中,非洲古人类走出后便取代了欧亚的原住民。但此次,坦普莱顿却通过基因分析发现,走出非洲的直立人与当地人群之间有着无所不在的基因交流,应该说他们相融的时间比目前科学界所认可的时间还要早。

  以线粒体及Y染色体估算,现代人类走出非洲的时间是15万年到8万年前,之后又发生了几次人群的回流和进一步扩张。与现代人完全取代古人类学说不同的是,坦普莱顿主张,一批批走出非洲的现代人相互融合,构成现代的世界人群,他表示自己的新发现将推翻最近20年国际上广为流行的观点。

  “现代人主要起源于非洲,但也并非绝对。当我们检测了更多区域的人类DNA后,对人类进化更深入的见识肯定会随之而来。人群是一次又一次地扩张,走出非洲,但是这些扩张的结果是杂交,而不是毁灭性的完全替代,这种杂交的结果加强了全世界人群之间的遗传联系。”坦普莱顿指出人类进化并非呈现树形,也非简单的格架状,而是互相交融、交织在一起的。他的小组曾检测过10个DNA区域中的8个,均显示没有取代的现象,每一人种身上都还遗留有更古老的基因特征。

  至于为何在190万年前与70万年前会出现两次“走出非洲”的现象,坦普莱顿等人解释,可能与当时的气候有关。古气候数据显示190万年前和70万年前这两个阶段非洲东部有丰富的降水,今日的撒哈拉沙漠在当时便是稀树草原,也正是这一气候条件使得非洲人从东部走出,进而走向欧亚。

  吴新智院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坦普莱顿的研究成果已经比过去其他人前进了一大步,但人类进化是极为复杂的,如果想真正揭开人类进化之谜,那么还需要更多的材料、更深入的研究才行。“不过,坦普莱顿的三次‘走出非洲’的研究,以及亚非欧人种之间互相交融的结论,恰能为多地区起源学说提供更新的证据。”

  院士指点

  有“走出”,也有“走进”

  “亚非欧三洲在地中海东南地区(现今的西奈地区)相邻相通。在第四纪冰期,海面下降,直布罗陀海峡可能形成浅水地势,使人类能够在非洲与欧洲之间来来往往。“吴新智院士在地形上解释了”走出非洲“的可能,表示考古发现总是不断有新的探索,亚非欧之间的交流,在有历史记载后便屡见不鲜。对于非洲来说,人种之间的交流,不光有走出,也有走进。

  吴新智院士指出,农业史显示在更新世末期和全新世早期,亚洲西部和非洲东北部就已经有栽培植物的历史记载。非洲从亚洲不仅得到了近东栽培的大麦和小麦,还得到了从东南亚热带地区传入的各种植物品种。“这些新事物的输入和输出肯定会伴随人类基因的流动。”

  为此,吴新智院士指出了历史上几次有名的交融史。公元前10世纪,欧洲的腓尼基人入侵非洲,征服北非土著柏柏尔人,几百年后罗马帝国的人接替腓尼基人继续奴役柏柏尔人,公元7世纪起阿拉伯帝国侵占埃及,10世纪时北非的法提玛王朝征服叙利亚等亚洲地方,11世纪阿拉伯人又入侵突尼斯地区。

  “在非洲兴起的旧石器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的制造技术传入欧洲和亚洲,应该伴随着人群的流动,既然有来,就没有理由说没有往。所有这些来往肯定会在非洲人的遗传物质中打上无以计数的烙印。这些烙印中可能一部分已经丢失,没有丢失的还有待今后的研究。”

  吴新智院士指出坦普莱顿关于三次“走出非洲”的研究尽管还有待更多具体考古资料的确证,但它却为一些谜底的揭开开启了另一通道,比如说现在从非洲人身上发现的某些基因变异是否是早先时候从欧洲或亚洲输入的。
 

责任编辑:yaoshengkai【收藏】
上一篇:十年发掘迷雾重重最大墓葬身世大白
下一篇:网曝南京外来工人须高中学历 子女才可在当地就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