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安置区规划
施工现场如火如荼
生态移民村效果图
技能培训现场
创业就业培训现场
进入新时期,扬武乡在总结多年移民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具有扬武特色的生态移民之路,生态移民区的群众收入稳定提升,取得明显成效。
雷芳一家2005年搬迁到扬武乡后,夫妻两人凭借制作苗族服饰的手艺,干起了制作苗族服饰的生意,记者看到雷芳一家现在的生活比城里人还要好,房子修得像别墅,家用电器全部都是名牌。雷芳告诉记者:“我们一家人现在每年都有3万多元的收入”。刚刚在外打工回来的王光银、王祖雄、王祖庭父子三人,看到家乡的变化后,二话没说就把自己在深圳开办的水晶加工厂和工人一起搬迁到了扬武乡,很快就投入到了生产,“现在离家近了踏实,做起活来开心,我们这个家庭小厂每天都有600多元的收入呢”。王祖雄笑眯眯的对记者说。
而杨芳一家也自搬迁到扬武乡后,就成立了蜡染制作专业合作社,组织起300多户村民做起了蜡染生意,不仅在县内县外开了分店,还在淘宝网上开了店子,每个星期都接待不少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和商人,每年能20多万元,合作社员每人每年也有3万元收入。
生态移民搬迁,让群众有了便利的发展条件,看到了希望,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多的深山区、石山区群众都想搬迁到扬武乡来。
在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进度的同时,该乡党和政府同时也加大了解决民生的工作力度,从2011年扬武乡生态移民大规模破土动工以来,已经完成78公顷土地面积的规划,完成广场路、金扬路、金钟大道扬武段的路基施工,第一、第二、第三和排倒莫蜡染一条街小区正在热火朝天的施工中,截止2012年10月扬武乡扶贫生态移民累计投入接近4亿,完成投资2亿。
扬武乡还在“移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课题上下功夫,一是引进了贵州省最大的现代种植业“浙丹食药用菌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形式,解决了移民户的后顾之忧;二是引进现代养殖业“丹寨县新农养殖有限公司”,移民户也可以选择到公司加盟,自己当小老板;三是通过建设排倒莫蜡染一条街,让有蜡染技艺的移民户发展蜡染工艺品制作与销售;四是新建1个丹寨县最大的农贸市场、2000多个门面和摊位,搭建就业平台。另外,针对返乡青年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扬武乡以技术培训加就业指导的模式,为搬迁群众发展指出明路。
到今年年底,扬武乡预计要完成2000户的生态移民搬迁,新增城镇人口9750人。到2013年将有3160户14700人搬迁到扬武乡。(龙斌 石开恒)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