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同步”齐头并进 “三大战略”加速发展
近年来,岑巩县紧紧围绕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化带动和农业产业化战略,着力在抓大事、攻难事、办实事上取得新突破。
工业发展方面,岑巩县围绕工业强县,利用城郊“三无”(无耕地、无搬迁、无林地)土地,以长冲、大有为重点,完成了3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县财政投入1.7亿元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贯通了长冲园区主要交通路网,完成了园区一期建设征地收储。2011年,岑巩园区规模企业完成总产值33亿元,比上年增长65%,实现税收1.2亿元,劳务用工达2200余人。截至目前,岑巩县入园企业达48户,其中规模企业20户。
岑巩县工业园区向山要地打造工业梯田(杨政权摄)
岑巩园区落地企业建设如火如荼 杨政权摄
岑巩农民规模化养殖蛋鸡养致富 (肖定喜摄)
岑巩县万亩茶原郁郁葱葱 (景福令摄)
今年以来,岑巩县围绕建设“贵州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东部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和特色产业加工基地”的总体定位,抓住被省列为“511”重点园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机遇,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省级开发区规划,重点是环评、功能优化和节约用地,把开发区核心区与城镇发展统筹起来。加快完成首期2.9平方公里的道路、给排水、电网架构、3500亩场平和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全面实现园区主干道路网络硬化,加快绿化、亮化,配套保障性住房加快小区建设,规划好二期8.2平方公里园区建设。狠抓企业落地和建设,重点加快已落地的48户企业建设,特别是9户电冶企业易地改造升级,力争年底前全部投产运营。加快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引进一批企业进驻,同时谋划一批大的项目。充分用好省级开发区政策,把开发区的建设从以政府为主体转化为以开发区为主体到以企业为主体上来,着力在融资、推进持续发展上取得新的突破。加大电冶工业用电补贴、企业应急周转金等扶持政策,加强运行调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开足马力抓好生产经营。
城镇化建设方面,重点加快推进城市扩容、功能完善和品位提升,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发展。力争两年内,拉开城市框架、拉出骨架交通、开发城市新区、建设重点公共设施和重点商业设施,释放城市潜力,提振投资者信心。2011年以来,岑巩县完成了县城6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按山水园林城市定位,围绕黔东区域一体化建设目标,超前按中小城市规模,近期规划15平方公里,覆盖该县新兴、思旸、大有,承载人口10—15万人,远期达到20万人以上,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完成了全县11个乡镇和129个村庄规划,创造条件建设一批中心集镇。以路网、新区、工业园区建设引领和带动城市的扩容拓展,以大型商业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完善新兴城市功能,以片区开发、城市综合体建设、风貌改造提升城市的品位。目前,正在全力实施新思大道、大榕大道、城市外环路、城区路网连接通畅工程,启动了城市文化广场、体育场馆、四星级宾馆、综合物流园建设,完成了7平方公里城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1.6平方公里城北中心区城市设计。
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围绕建设“八大农业支柱”(烤烟、杂稻制种、茶叶、油茶、优质果品、生态畜牧业、工业原料林、蔬菜)目标,抓亮点,创品牌,最大限度调动乡镇、农口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坚持不懈地抓好“六大基地建设”,计划到“十二五”期末,全县建成烤烟基地6万亩、杂稻制种基地6万亩、茶叶基地6万亩(目前已建茶叶基地2万亩)、油茶基地6万亩(目前已建油茶基地2.1万亩)、思州柚基地6万亩,建成“中国西南地区杂稻制种大县”、“中国‘清甜香型’烟叶生产基地县”、“贵州精品果品生产大县”,使全县农业真正上规模、上水平、出效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发展。
2011年,岑巩全县杂稻制种2.25万亩、烤烟种植1.7万亩,建成思州柚、水蜜桃等优质果品基地2.68万亩,新种植茶叶1000亩、油茶3000亩,农民从杂稻制种、烤烟、优质果品产业中实现收入达1.12亿元。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