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从单一发展到多元融合
按照省、州关于“三化”兴“三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坚持以农业产业化建设和扶贫攻坚为重点,全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一方面,大力调整种养结构。按照“优化粮经、提升果蔬、做大畜牧、做强三穗鸭”的思路,发展三穗鸭、优质稻和商品蔬菜等优势产业,走“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道路。2012年重点围绕1000万羽目标,抓好三穗鸭标准化项目建设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力争全年新建三穗鸭规模养殖场80家,发展规模养殖户200户。目前,已建立了年产三穗鸭500万羽以上的鸭产业基地,建成了2个保种繁育场,引进鸭加工企业1家,发展规模养殖户500余户。同时扎实抓好1万亩特色蔬菜和1万亩核桃基地“两个万亩”工程建设,完成1000亩蓝莓和2200亩烤烟生产任务,形成了一批规模相对集中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另一方面,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加工。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企业发展,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导,努力实现土地大流转、基地大建设、产品大流通、产业大发展、农民大增收。重点扶持千里山公司发展成产值过亿企业,争取纳入省级龙头企业。力争到2016年,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0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龙头企业5家以上,逐步把三穗建设成为黔东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努力提升三穗农产品在全省、全国的知名度。在抓好三穗特色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烤烟、蔬菜、金穗优质米、优质果品、商品猪、牛等产业,目前已经建成清香型烤烟示范基地1000亩,发展烟农500余户,建立年种植2.5万亩以上的无公害商品蔬菜基地,每年种植优质稻4万亩、改造中低产果园2万亩、出栏商品猪、牛11万头以上,逐步形成了三穗鸭特色产业单一发展向多元融合的格局。
州委书记李飞跃、州人大主任罗亮权等州领导在县主要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三穗鸭深加工企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深入三穗县千里山公司进行实地调研(摄影--田健)
省委书记栗战书深入三穗县千里山公司进行实地调研.(摄影--田健)
栗书记连连夸赞三穗鸭品质好、味美
省委书记赵克志品尝三穗鸭
种植工人在采收鲜嫩的黄秋葵(唐合成 摄)
一望无际的烤烟基地
杂交水稻育种场一角
抢抓机遇:从加速发展到再铸辉煌
“十二五”时期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三穗进一步“打基础、增后劲、促跨越”的重要机遇期。三穗将进一步抢抓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省、州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确保生产总值增长23%以上;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亿元,实现翻一番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0%,力争翻番,达到10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5%以上;招商引资工作要确保完成签约资金220亿元,确保到位资金28亿元。为实现这一目标,三穗县将深入学习贯彻国发[2012]2号文件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稳中求快、提速转型”总基调、总目标和“稳中求快、快中保好、能快则快、又好又快”总要求,重点推进“工业强县、城镇带县、商贸活县”主战略,依托交通区位比较优势,加快融入“黔中经济圈”和湘黔“快铁经济圈”,打造黔东中心城市、黔东旅游服务中心和黔东商贸物流中心,实现组团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随着沪昆客运专线及三穗站、三黎高速公路、工业园区的加快建设以及塘冲水库的开工建设,尽快进入一个空间潜力充分拓展、各种优势竞相迸发的全新时期,力争到2020年把三穗打造成陆路交通枢纽和黔东经济强县。(三穗县委宣传部)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