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2012年施洞国际独木龙舟赛引来万名游客观赏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07-14 09:03:46  来源:  

  关于龙舟节的来历,有一个生动传奇的故事:两千多年前,老屯榕山有一位老人,名叫构鲍(苗名),一天,他带着独生儿子去巴拉河打鱼,父子俩来到巴拉河下游距巴拉河村约500处的水塘中,构鲍正在撒网打鱼时,一条恶龙突然从水塘中冒出,一口咬住站在船尾的小孩,迅速地拖进水里。构鲍潜入水中的龙洞,找到了龙巢,看见恶龙正盘旋酣睡,他的孩子已被恶龙咬死,当作枕头垫睡。孩子身上已长了三块鳞片,构鲍知道孩子不久就要变成龙了,就悄悄返回洞口,潜回水岸。为了替孩子报仇,他天天砍柴。砍了两个月的柴后,他就把柴堆到龙洞口内,然后用火镰点火,用柴把龙巢烧了起来。火在龙洞里烧了三天三夜,天黑了九天九夜,牛无法上山吃草,人无法上山做活。到了第九天,清水江对岸的胜秉寨有一位妇女点起火把,带着小孩去河边洗菜、挑水。这位妇女正在洗菜时,她的小孩将扁担放在水面,扁担在水面上渐渐漂流。小孩随着扁担的漂流,嘴里有节奏地喊着“咚咚哆!咚咚哆”,随着小孩的喊声,天渐渐地亮了。天亮了以后,胜秉寨的人们发现清水江边躺着一条死龙。消息传出后,施洞地区沿江村寨的村民都前来分割龙肉,胜秉割得龙头,塘坝割得龙身,平寨割得龙颈,老屯稿仰村割得龙脊,杨家寨割得龙的肚子……。晚上,恶龙托梦给各寨的寨老说:“我杀死了老人的孩子,老人将我烧死,我罪有应得,但愿各村老少行好,用树子做成我的样子,每年在江河上划上几天,我愿为大家兴云作雨,使施洞地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于是各寨的寨老集中商议,确定各村寨都修龙船,在江上划上几天,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并根据各村分得龙肉部位的颜色,打造成象征性的不同颜色的龙舟,其中最典型的有两只:因为施洞杨家寨分得龙的内杂,所以龙舟的龙头全部染成绿色;老屯稿仰村分得龙脊,人们认为这是鬼神的象征,是一种不吉利的东西,故以龙头全部是红色。为此,每年龙舟节,人们从不允许稿仰村的龙舟划到施洞清水江河段。开始,定于每年农历五月五日划龙舟庆贺,于是并有了端午节划龙舟之说。但是举办了几年以后,人们认为,五月初五正值春耕农忙,不便过节,于是各寨寨老相约在塘坝村召开表决大会,会上初步形成共识。会议决定将龙舟活动的日期延期20天,即5月25日。表决会议时各参会寨老见解不同,争论激烈。塘坝的寨老威望最高,提出龙舟节5月25日、26日、27日都在塘坝举行。巴拉河沿岸村寨寨老要求安排一天在老屯榕山举行,芳寨寨老要求在芳寨举行一天,平寨、平兆、六河等寨老也有同样的要求,最后决议:5月25日在塘坝举行,26日在榕山和六河同时举行,27日在芳寨举行。因平寨和平兆两村失宠于会,没有得到安排。于是平寨私自抢先在5月24日举行,而平兆干脆弃权淘汰,仍按原来的5月初5过节,于是施洞地区形成了不同地点和日期举行独木龙舟活动的习俗,但以农历5月25日在塘坝村河段举行的最为隆重。

  龙舟节是施洞地区苗族人民的一个盛大集会,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龙舟古朴硕大,别具一格,舟身用三根高大杉木掏空而成,中间一根独木为母舟,直径约70厘米,长约24米,两边各置一根直径约50厘米,长约17米的子舟,下水时用竹篾将三根并列扎成一排,装上精雕细刻的五彩龙头。龙颈上挂满寨中的姑妈舅爹馈赠的鸭鹅,舟上有女婿送来的猪、羊等。每条龙舟载三四十人,都是从寨中挑选出来的成年男子。母舟前方坐有四个人:第一个坐在龙舟与龙头连接处,背朝前方,负责呐喊助威和靠岸撑船;第二个是一个中老年人,背朝前方,负责鸣放铳炮,制造声势;第三个是一个寨中人气比较旺盛的寨老,称为鼓主,背朝前方,身穿一套绿色长袍,外套一件黑色马夹,头戴一顶特大博士帽,负责敲鼓;第四个是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身着银装,头戴银冠,负责敲锣。其余的水手分成两排站在两只子舟上,略显弓箭步式兀立划桡。有三位老人独排站在母舟的尾部,负责掌握龙舟的方向。水手一律身着紫色家织布衣和蓝色布裤,腰扎一条织花钉上银泡的腰带,头戴插着三根如凤冠银片的马尾斗笠,古朴而整洁,竞渡时,锣鼓喧天,舟上人员随着划水的节奏齐声大喊“嗨――嗨”,气势磅礴,扣人心弦。

  龙舟下水时有一个下水仪式。在农历5月20日至23日期间,施洞地区的龙舟都纷纷被村中的青壮男人抬到河坝,清洗捆绑并装上龙头。比赛当天,龙舟出发前,每村寨在龙舟附近的河沙坝放一张四方桌,桌上有一升米,米上点有三柱香,放十二元钱,请一个巫师手提一只白公鸡站在桌边念巫词,招集山神、树神、祖宗前来保佑龙舟平安比赛,平安回归。龙舟比赛结束后,巫师又用同样的方法欢送山神、树神、祖宗。

  施洞地区的独木龙舟节被誉为“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节日,龙舟文化被称为“苗族独木龙舟文化圈”。在这个文化圈内,共有四十多只独木龙舟,其造型、竞渡方式和胜负标准,以及围绕龙舟活动所反映的一系列社会结构、文化观念、经济生活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开发价值。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因破除牛鬼蛇神,施洞的龙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许多舟身被钜断,有些龙头下落不明,龙舟节被冷落了十几年,1979年才开始恢复。近年来,独木龙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纷纷前来施洞参观考察。(张鸿) 


责任编辑:gongxiuxiang【收藏】
上一篇:暴雨将依旧 地质灾害仍会发生需提前做好防范
下一篇:“打熊英雄”当年被称为雷公山上“活武松”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