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讯 今年以来,贵州各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少五至十成,江河来水较常年同期少五至九成,水利工程蓄水较常年同期少三成以上,加上持续晴热高温加剧水分蒸发,旱情发展快、影响范围广、受害程度深,是1951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大的干旱,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
作为“天无三日晴”的贵州,降雨十分充沛,为何如此喊“渴”?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重旱区和相关部门进行了采访。
旱情五十年一遇
据相关部门介绍,贵州今年遭受的这场旱灾是1951年有气象观测资料以来同期灾害影响面最宽、受灾程度最深、灾害损失最大的旱灾。
首先,与2009年至2010年旱灾比较,此次旱灾发生在秋收关键时期,且隐蔽性强,发生时间早(比常年早15天以上),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明显加重。其次,从旱情发展趋势看,呈现出发展快、影响范围广、多因素叠加、受害程度深等特点。第三,旱情持续时间长,局部气温高。从今年春季以来,该省部分地区只在7月22日至23日、8月4日至6日、8月22日至23日、8月26日至27日出现4次降水过程,仅8月4—6日降水过程较大,其余几次降水大部地区不足25毫米。同时,赤水等地气温一度超过40摄氏度,造成局部高温天气。
工农业损失惨重
9月19日,本报记者来到黔东南州雷山县采访,当天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这是今年以来,当地下的第二场雨,上次下雨还是在8月中旬,总共不过10多分钟。”雷山县外宣办干事文寿说。据介绍,截止到9月14日,黔东南州279.3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06.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37285万元。
这是贵州受灾情况相对严重的一个地区。
据了解,截至9月8日,贵州农作物受灾2417万亩,163万头牲畜、1566万羽禽类发生临时饮水困难,并造成7.27万头牲畜、17万羽禽类死亡,受灾草地199万亩、渔业水面20.7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46.4亿元。
同时,干旱导致水能不足,加之电煤供应不足,造成电力供应紧缺,对经济和民生造成了极大影响。据南方电网相关负责人介绍,截止到目前,贵州全省水电蓄能仅4.1亿千瓦时,与去年39.5亿千瓦时相比,水电蓄能只有去年的10%左右,还不及往年枯水期的蓄能。火电方面,电煤存量不足和煤质问题,加上火电机组长期满负荷带病运行,造成机组故障频发,导致大量非计划停机不断发生,影响出力500万—600万千瓦,每天少发电1.2亿度左右。
由于电力供应不足,导致部分行业和地区不得不拉闸限电,给地方经济和群众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
贵州不缺水,缺水利
农田龟裂,秧苗枯死,烟叶干卷,沟渠不见一滴水,这是日前记者到贵州一些乡村采访见到的情景。
据黔东南州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州损坏小型水库3座,损坏小水窖、山塘共273座,损坏渠道73.5公里,损坏提水泵站28座。截止到9月14日,该州山塘、水库实际蓄水量4651.14万立方米,仅占应蓄水量的19.66%,溪河断流783条,小型水库干涸54座,山塘干涸1815座。
据贵州省水利厅统计,截至8月底,该省水利部门所辖1.8万处水利工程蓄水总量为8.03亿立方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3.8%。贵州1896座水库中,没有一座大型水库,中型水库仅34座,平均3个县(市)拥有一座。全省水利工程供水量仅92亿立方米,人均供水量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9%。
石阡县县委书记赵贡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次干旱是对当地水利设施的一次考验,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贵州山区农业原本就脆弱,如果不搞好水利设施建设,更没有出路。”
“其实贵州不缺水,缺的是留得住水的工程。”贵州水利厅厅长黎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天无三日晴”表示贵州降雨充沛,据了解,贵州年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然而,贵州却很“渴”,大部分地方年年要抗旱。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党办副主任欧德琳说,贵州大部分地区属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土层薄,下的雨留不住,到了地下,造成“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
据了解,为了提高贵州防洪抗旱能力,今年国务院批准实施《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其中,2011年至2020年,水利建设大中小微并举,投资954亿元,重点建设521处骨干水源工程,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和保障城乡安全饮水。
“一方面,贵州要加大水库、山坪塘、微型水窖等基础水利设施的建设,想方设法留住地表水;另一方面,要加强地下水的勘查开发。”有关专家认为,贵州要解决“渴”的问题熜枰多条腿走路。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