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苗乡侗寨警民情 州公安系统爱民活动促和谐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09-08-21 10:26:15  来源:  

 

    本港讯 (周重新 杨光勇)黔东南州公安系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按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是衡量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的要求,组织开展了“苗乡侗寨行、警民一家亲”爱民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有效构建了和谐警民关系,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


大走访  访出警民鱼水情


    活动开展以来,全州公安系统广大公安民警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排民忧、解民难,访出了警民鱼水情,谱写了和谐新篇章。走访一县十村(社区)百户家庭。按照省公安厅“走访一县十村(社区)百户家庭”的要求,参照党委委员定点联系方式,细化了各单位民警大走访任务,并通过边走访边发放调查问卷,向广大人民群众虚心“纳谏”,广泛征求对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据统计,全州公安民警共2445人次深入234个乡(镇)、2015个村寨、30338户家庭进行了大走访,发放调查问卷35025份,征求到意见和建议833条。

 

    积极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捐赠活动。以各自帮扶联系点为捐赠重点,纷纷为当地困难群众、贫困学生、孤寡老人、退伍老军人送去了温暖,共捐助资金16.8334万元,资助图书、课桌椅、衣物、棉被、粮油、水泥等物折款15.5471万元。活动开展以来,全州公安系统共救助受困群众100余人,出台便民利民措施60余项,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900余件。


 把“保稳定”落到实处


    各级公安机关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着眼,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带案下访、上门走访、预约接访等多种方式,对刑事未破案件受害人、交通事故当事人、涉法涉诉上访户等开展随案回访,察民情、解民忧、护民权,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如镇远、岑巩等县公安局及交警大队注重对盗窃未破案件受害人、交通事故当事人进行回访和慰问,通报案件侦查进度,听取服务对象意见和要求,得到了广大群众一致好评;凯里市公安局真心对待上访群众,将困难上访户列为走访帮扶对象,帮助其脱贫致富,使许多困难上访户息诉罢访。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积极采取分类化解、协调化解、就地化解等方式,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集中化解了一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纠纷,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如凯里市公安局大十字派出所通过耐心教育疏导,及时调处一起因医疗事故引发的医患纠纷矛盾;雷山县公安局领导上门走访,苦口婆心做工作,及时化解一起因三年积怨而扬言越级信访的案件;天柱县公安局实行“领导亲办制”,分管领导通过细致的工作,使一件可能激化矛盾甚至上访的案件得到和平解决。活动开展以来,全州公安系统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40余起,排查整治治安隐患200余个,切实把“保稳定”落到了实处。


将“大走访”变为“长走访”


    全州公安系统及时落实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关于“‘大走访’要长期坚持下去,成为一种制度”的指示精神,认真总结爱民实践活动取得的成功经验,积极抓好人民群众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将“大走访”变为“长走访”。广泛推行“五进家入户”群众工作法。州公安局制定下发《黔东南州公安机关社区警务工作规范化手册》、《黔东南州公安机关亲民爱民安民护民若干规定》等一系列制度和规定,广泛推行大走访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纠纷调解、安全防范、信息采集、管理服务、宣传教育的“五进家入户”群众工作法,努力实现满意到企业、满意到社区、满意到窗口、满意到住户的目的。大力实施社区、农村警务战略。把精简机构、资源整合、警力下沉作为深入实施“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三基”工程重要举措,认真落实“一巡两驻”制度,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截至目前,全州统一规范设置社区警务室68个、配备社区民警144人,设置农村警务室83个、配备驻村民警83人,使平安建设的第一道防线更加牢固。建立健全与群众长效联系机制。积极开展“警营开放日”活动,把群众请进警务室、基层站所,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拉近警民距离,密切警民鱼水关系。同时,州公安局聘请24名社会各界人士为特邀警风警纪监督员,建立警风警纪监督员制度,切实赋予群众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评价权。

 

责任编辑:dreamlak【收藏】
上一篇:罗亮权深入凯里市看望返乡创业青年王海作
下一篇:联合国儿基会黄平考察环境卫生良性发展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