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岑巩县雷公田村:政策“春风”润山乡 群众生活节节高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23-10-20 10:11:12  来源:法制生活报  

  寒露过后,秋意浓浓,山山岭岭色彩斑斓,秋韵如诗如画。在岑巩县天马镇雷公田村两河口组,油茶基地掩映在五彩山林间,绿意盎然,生命繁华。基地里,66岁的杨胜前手起刀落,一簇簇杂草“黯然退场”,丰收的希望在山间孕育。
 
  “一年四季在产业基地搞管护,年收入能达到上万元。”杨胜前说,这里种植的油茶和林下套种的黄精,还有2年就全都进入了采收期,抢抓时节科学做好产业管护工作,实现了产业增效与务工增收的双赢。
 
  产业兴旺、民风勤善、村景如画、宜居宜业,是雷公田村的新景新貌。而在几年前,该村却是另一番景象。
 
  “路面窄又烂,难走也难看;天干地缺水,难以喂饱嘴;人闲是非多,小事闹不和。”曾经,由于交通不便、水源缺乏、居住分散,雷公田村的“出路”和“财路”被阻隔在了大山之外,曾是全镇的产业“空壳村”和深度贫困村。
 
  2018年以来,在岑巩县人民检察院的倾力帮扶下,雷公田村迎“风”起航:水泥路连通各家各户、汩汩清泉涌入农家、多元产业齐头并进.....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村级发展有了‘硬支撑’。”雷公田村党支部书记杨应权介绍,采取院村联建、村企合作、合作社带动等方式,今年,该村种植烤烟1600亩、高粱220亩,全村现有油茶6400亩、黄精1300亩、太子参400亩。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全村群众端上了就近务工增收的“饭碗”,全村产业年带动1万余人次获得劳务报酬100万元以上。
 
  产业兴旺厚“家底”,乡村善治提“气质”。立足产业发展基础,该村以和美城乡“四大行动”为契机,以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主线,聚焦“和”字强治理、聚焦“美”字抓提升、聚焦“新”字求突破,多渠道凝聚乡贤力量参与家乡建设,多形式创新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和打造特色普法阵地,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文明新风倡导、法治教育普及行动等,用民主法治文化涵养村风民风,用文明新风激发共治共享活力,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促进全村形成尚勤、尚德、尚学、尚法、尚美的良好社会风尚,共同描绘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村民袁文胜夫妻俩虽一直在外务工,但其3个子女在家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如今,个个都考上了“985”院校,全家成为了全村人人羡慕的“明星家庭”。
 
  “2021年,大女儿考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后,两个儿子也相继考上了武汉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并都获得了村里的爱心助学奖金。”袁文胜欣慰地说,没为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操过心,村里尊师重教重学的浓厚氛围,促进孩子们勤学上进、成长成才。
 
  2022年以来,该村共动员引导8名乡贤筹集爱心善款3万余元,对全村54名考上本科的大学新生开展了资助奖励。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在帮扶单位和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下,雷公田村干群一心砥砺奋进谱新篇,目前,该村成为了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全村产业蓬勃兴起、文明新风遍地吹拂、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下一步,将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村合作社产业生力军作用和引领带动作用,在做强做优主导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青储玉米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更好推进乡村善治,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发展,让群众的生活节节高。”杨应权说。(通讯员:周燕 沈启照 记者:廖尚海)
责任编辑:杨慧梅【收藏】
上一篇:黔东南州岑巩县人民法院: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下一篇:最后一页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