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扫黑除恶不能留死角!12家央媒聚焦唐山殴打女子事件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22-06-14 10:18:57  来源:澎湃新闻  

  6月10日凌晨2时40分左右,唐山市路北区一家烧烤店发生一起多名男子群殴女子事件。该事件引起舆论持续关注,不少网民对打人者的嚣张态度和凶狠手段感到震惊。

  在公安部、河北省公安厅统一部署和河北、江苏警方合作下,9名涉案人员于11日被全部抓获归案。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社会舆论对于此次发生在唐山的烧烤店暴力打人事件高度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正义网、@中国妇女报、@法治日报、中青报客户端、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中国新闻网、"工人日报"微信公众号、@钧正平微博等媒体先后发布文章,聚焦唐山,多角度剖析这一舆情事件。

  12日,新华社发布援引唐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表态称:要从严从快依法严惩,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回头看",保持依法严厉打击高压态势,持续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还伤者公道、还市民安宁、还社会稳定。

  12日下午,人民日报客户端发文指出,唐山烧烤店打人案件引发高度关注,如此令人发指的暴行,实在让人愤怒,大家纷纷表达对施暴者的谴责和声讨,对被害者的关心与同情,在此次事件中,网友正义发声让暴行曝光,加速了事件的处理。我们再次呼吁,回应社会关切,必须尽快查明真相,对施暴者依法严惩。

  人民日报客户端文章认为,目前9名嫌犯被逮捕,围绕案件背后,网上有不少说法,当务之急是查明真相。一些传言如果属实,必须依法查处,无论涉及什么人,都要一查到底;一些不实的说法,如果查明不属实,也应及时向社会公开,用事实说话,避免造成误解,更要避免伤及无辜。目前,我们看到当地对此表明了积极态度,特别指定事发地之外的公安机关进行侦办,我们期待有关案情能早日查清,施暴者能受到法律的严惩。

  央视新闻客户端认为,黑恶势力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社会毒瘤,如果不彻底铲除,就会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对滋扰伤害人民群众平安生活的黑恶势力不可姑息。扫黑除恶必须持之以恒、彻彻底底,不能存在盲区、留有死角!只有以最快速度将所有的嫌疑人缉拿归案,依法严惩不贷,才能给受害者和公众一个公平正义的交代!

  正义网评论文章分析道,公众的愤怒和不安,理应得到充分理解和高度重视。这些年,随着平安中国建设以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持续深入推进,各地取得了众多成果和亮眼成绩,黑恶势力受到严厉打击,社会治理水平和治安状况明显改善提升,老百姓拥有了更强的安全感。但也正因为如此,这起案件的发生,才会显得与大环境如此格格不入,才会让公众如此愤慨、如此难以接受。

  这也是该案需要特别重视的原因之一。表面看,作为一起个案,它伤害的是无辜个体;但实质上,它波及的是公众对法治社会、对平安中国的信心。

  正义网认为,高度重视这起案件,不仅要严格依法办案,严惩施暴者,还被害人以公道,回应公众关切,更要引以为戒,举一反三,紧扣"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的要求,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回头看",进一步筑牢安全屏障,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和业绩,消除这起案件带给公众的阴影,给人民群众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老百姓对法治社会和平安中国更有信心。

  在此次唐山烧烤店暴力打人事件中,妇女权益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讨论热点,对此@中国妇女报官微发文指出:如此猖狂,置法律于何地?如此暴力,恐怕不止女性缺少安全感,普通居民都会感到自危!唐山警方通报多名男子骚扰殴打女生,几名涉事者均难逃法网,终究会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代价。安全感来自于对一个个具体案件的及时处置,希望当地司法机构持续发力,让敢于以身试法者受到严惩,让包括女性在内的广大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对社会安全度有着更强的信赖感。

  @法治日报微博指出,法治社会,岂容如此目无法纪、蛮横猖狂?随意骚扰殴打女性,谁给的胆量和底气?从法律后果上来讲,无论是治安管理处罚法还是刑法,都对随意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作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更要承担刑责。无论何时何事何因,任何人都不该突破法律底线,践踏他人尊严,破坏社会和谐与公正。正如警方通报所说,警方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违法犯罪人员。暴力与法治社会绝不"兼容",社会戾气必须依法制止,施暴者必须受到法律严惩!

  尽管事件的前因后果仍然有待警方调查,但在众目睽睽之下,几位身强力壮的男性公然殴打女性,毫无疑问违反法律。

  中青报客户端就指出,以强凌弱、以多欺少,这起事件很快引起众多网民关注。很多人不愿意相信:在公众法治意识不断健全的当下,还会有如此恶劣的侵犯行为发生。这起事件在社交网络上迅速传播,说明其不仅触碰了法律底线,也触碰了社会安全感的底线。很多人担心,当自己遭到陌生人的侵害时,当自己依法行使自己的防卫权利时,能不能得到正义的救济。

  查清这起案件,尽快拘捕犯罪嫌疑人,为受害者提供应有的帮助与抚慰,并及时作好信息发布,才能重塑和巩固人们对身边安全环境的信心。对于恶性社会治安案件,秉持从重从严从快惩处的态度,不仅是对社会关切的应有回应,也是铸造法治安全网的必然决心。

  中青报客户端文章认为,无论如何,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善不能向恶妥协。如果说安全是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底线,那么人们在遭到侵害时,行使防卫权利就是底线中的底线。向一切暴力侵害行为作斗争,必须充分保障人们的这种权利,让受害者不再孤立无援。对于直接掌握法律公器的执法者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第一时间揪出惩办恶势力。

  河北唐山烧烤店恶意伤人案件,以及多项对涉黑案件的实名举报引发社会公众的关注与讨论。唐山当地也迅速反应,开展"雷霆风暴"专项行动、快速侦破案件,及时反馈了民众对自身安全、社会安定的强烈诉求。

  光明日报客户端11日刊发光明时评对唐山当地治安提出了直接质问。

  这篇题为《光明时评:围殴女性、种地道歉、铁丝锁门:唐山为何一个月三次热搜?》的文章指出:案件性质如此恶劣,放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情境下看如此令人震惊,放在扫黑除恶大环境下看更是让人匪夷所思。因为挑衅社会法治和道德双重底线,这个案件已经产生了传导效应,使所有屏幕前的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剧烈的不安。人们的愤怒与困惑非常合理:唐山不是法治社会的一部分么,何以"法"这个字没有任何震慑力?唐山没有有效的社会治理么,何以"当时有顾客报警,警方已介入处理",十余小时后警方才抓捕到主要犯罪嫌疑人?要知道,这是在常态化的疫情防控之下,十多个小时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寻找和锁定密接的时间。

  文章发问:5月初,唐山一位老农在疫情防控期间着急下地干活,被当地巡察人员看到并加以批评。结果是老农用大喇叭向全村村民自我批评、自我"游街"。"唐山硬核防疫不许下地种地"随后以一种黑色幽默的叙事登上热搜;4月底,唐山迁安为防止疫情扩散,施行"硬隔离"措施,要求部分住户交出钥匙用以反锁家门,将部分居民楼的房门用铁丝绑住。这个"措施"不仅"震撼"大众,甚至超出了大众的想象力。地方行政部门眼里没"人"么,难道不知这样的情况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地方行政部门眼里没"法"么,难道不知道这相当于剥夺财产、侵犯公民权利么?

  光明时评指出,围殴女性、种地道歉、铁丝锁门,这三起于一个多月内发生在唐山的社会事件,都是社会治理的失效,都隐喻着"法"的威信在一个地域间的流失,彼此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逻辑链条。法治建构之慢之难,法治破坏之快之容易,当给疫情下更多执法者、司法者、公共政策制定者以警钟之声。

  6月1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评唐山打人事件:治标更要治本。要坚持对各类违法犯罪零容忍,露头就打,积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防控体系。把守护群众、关心群众放在心上,落实在每时每刻,不能等出了问题才去关注和解决。

  对此,@中国新闻网微博刊发评论文章指出,需要注意的是,扫黑除恶从来都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以雷霆之势解决"现象"层面上的问题固然见效,但铲除黑恶势力绝不能仅是"一阵风",更要对长期存在的问题深挖细掘。揪出黑恶势力"保护伞",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才能彻底清除涉黑涉恶毒瘤,才能保障社会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希望唐山在这场全民"云监督"的"雷霆风暴"行动中,能够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对唐山市此番"雷霆风暴"行动报以期待的还有北京青年报的文章:至于此案真相如何、是否涉黑和是否有"保护伞",既要靠指定办案机关查个水落石出,给受害者以交代,给公众以明白;也有赖唐山相关部门刀刃向内自我开刀,举一反三正视问题,以实际行动和事实真相,给公众以明白,还自己以清白,并在改进地方治理、推动法治进步中重构政府权威性和公信力。

  "工人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认为,关于此事件的调查还在进行中。希望相关执法、司法机构能继续从快从严查办此案。唯有让施暴者为恶行付出代价,让受害者获得抚慰与公道,让公众得到公正的说法和结论,法治的安全网才能结牢,人们对安定和谐社会环境的信心才能得以维护和提升。

  除此以外,透过此次事件,还有多家媒体关注了网络舆论的失焦问题。

  人民日报客户端评论文章认为,在案件网络讨论中,大家一致谴责暴力,但也有少数人将愤怒迁移到了事发现场其他人身上,甚至出现了一些极端言论,这是不对的。

  这种指斥,符合事实真相吗?从视频看,当时店内多人有上前制止行为,至于紧急报警的,更是不乏其人。狂徒以身试法,必将受到法律严惩。斥责恶行,向暴力说不,这是人之常情,但不能只凭推测勾连无限放大,认错主体、模糊主题。无视现场其他人员的上前制止、报警,一味将他们当成批评靶子,对他们"网暴"更是搞错了对象。

  @钧正平微博也关注这一问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舆论讨论似乎已经被情绪裹挟、放弃思考,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将事件的讨论演变成一场没有终点的骂战,开始无差别地相互攻击,这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如何建设社会,建设一个怎么样的社会,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与权利。一次社会事件的发生,应该是推动我们社会进步的契机,而不是激化矛盾的引信。我们的情绪价值,应该去往更有意义的地方。

责任编辑:叶敏【收藏】
上一篇:山西古交发生重大刑事案件 警方悬赏5万元缉捕嫌犯
下一篇:最后一页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